当前位置: 趾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趾甲沟炎症状 >> 那个咬指甲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育儿团有偿征稿,
详情请在后台回复“投稿”
文|朗读君
本文由|朗读君(langdu)
授权发布
每次看见孩子啃指甲咬的格外起劲,总是忍不住想问他: 指甲真的这么好吃? 在知乎上,有各种各样形容指甲的味道: 咸鸭蛋味儿、臭豆腐味儿、发酵了的味道、米香味、奶酪味...... 各种各样的回答,总结一下就是让人欲罢不能、还上头! 难怪孩子爱咬指甲,我猜一定是指甲上沾满了“蛋糕薯片巧克力饼干瓜子糖果.......”的味道! 不过孩子咬指甲可不是什么好事,指甲里的细菌多的超乎你的想象,一不小心就会病从口入! 咬指甲到底有什么危害?1咬指甲到底有什么危害? 咬指甲可不仅仅是把细菌“吃进去”这么简单! 你看那些爱啃指甲的孩子,是不是个个都手指残破不堪? 1、损伤指甲严重则引起甲沟炎 常常咬指甲,会让指甲变丑,甲床凹凸不平,甚至越变越短,只有一小截。 不仅如此,小孩的手比成年人更容易长倒刺,再加上经常咬指甲,则会让倒刺更加难以愈合。 尤其是一旦撕扯倒刺,皮肤深层受到损伤,很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 另外,长期咬指甲,还容易造成甲沟炎。 得过甲沟炎的人都知道,发红肿胀,痛不欲生,严重的要把整片指甲拔掉。 2、影响孩子的颜值 千万不要认为,咬指甲的行为,只影响了指甲的美观! 长期咬指甲,会导致孩子的牙齿发育变形,进而口腔结构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了面部骨骼的整体轮廓! 下颌前突、牙齿不齐、牙龈肿大等,都有可能是咬指甲引起的! 3、容易导致口腔和肠道细菌感染 有数据显示:1克指甲垢里细菌和霉菌大约40亿个,还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 孩子年纪小,又喜欢东摸摸西摸摸,手上和指甲缝里常年都沾满了细菌和灰尘。 此时再将指甲塞进嘴里咬,自然就容易病从口入。 轻者造成腹泻、重者则有可能引起消化道感染。 4、因指甲不美观而自卑 常常咬指甲的孩子,指甲通常都不好看,而我们日常待人接物,是一定要用到双手。 对于小女孩来说,双手就是她们的第二张脸蛋,手指甲被咬的坑坑洼洼,让女孩变自卑; 对于小男孩来说,丑陋的指甲,还可能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嫌弃,不愿与之牵手玩耍。 5、心理越来越矛盾 有许多孩子其实内心是很矛盾的。 他们一方面常常陶醉于咬指甲的快乐之中,另一方面却是咬完后自责后悔。 再加之年幼时期,家长常常呵斥孩子不许咬指甲,越害怕越紧张就越想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内心精神的矛盾,越来越敏感多疑,甚至患上“不咬指甲就不舒坦”的强迫症。2为什么孩子那么爱咬指甲? 1、婴幼儿咬指甲 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爱咬指甲,其实不必太将其放在心上。 1岁以内的宝宝,虽然还没牙齿,不会咬指甲,但他爱吮吸手指呀!这时候,他处于手指动作和口腔的敏感期,吮吸手指不仅是汲取安全感的表现,也是智力发展的证明。 1岁后,大多数宝宝咬手指的现象就消失了,但仍有部分宝宝继续咬,这时有可能是不良习惯导致的。 3-4岁时,如果孩子依旧经常咬手指,则被认定为是“倒退”现象,他们咬手指就像是小婴儿吸手指一样,迫切地想要获得安全感。 4岁后,如果孩子还常常咬手指,这就很可能是安全感严重不足,出现了一定的焦虑。 2、大孩子咬指甲 孩子上了托儿班、幼儿园后,咬指甲的行为,就更像是为了能够直面自己的压力,并进行自我发泄的状态。 《儿童行为问题矫治》的课程中,有关于“咬指甲”的问题剖析,主讲人北大徐震雷先生,是这么解读: 当孩子出现咬指甲的行为,并不单纯是行为问题,更多要考虑孩子的心理状态。 什么时间孩子开始咬指甲,什么时候频率会加重? 绝大多数是因为焦虑、压力大、考试、师长训斥,甚至体罚,心里不舒服时咬指甲。 例如: 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安全感缺失,就会咬指甲来找寻安全感; 孩子可能被老师或是家长训斥了,内心感到害怕,咬指甲就能安抚这份紧张; 还有可能是遇到了让他们紧张的事,要发成绩单了、老师要家访了、秘密被其他同学发现了等等,都有可能下意识地开始咬指甲。 咬指甲这个简单的、重复的动作,能快速安抚、镇定他们焦虑的内心,这也是孩子调整自己内心状态、发泄不愉快的一种方式。3这两个方法
帮孩子戒掉咬指甲 网络上,关于帮助孩子戒咬指甲的方法有很多,转移注意力法、厌恶疗法(例如在指甲上涂苦瓜水)、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等,想必许多家长都用过。 但是真的有用吗?我看不然。 当下,孩子或许停下咬指甲的动作,但一旦他离开了你的视线,该咬指甲的时候,还是继续咬指甲。 在这里,分享两位妈妈独特的“帮孩子戒咬指甲”的方法,屡试不爽! 1、在孩子经常啃咬的手指上,贴一个可爱图案的创可贴 有一位妈妈,为了帮5岁的女儿戒掉咬指甲的习惯,带着女儿到药店,让女儿自己选购了一款上面有Kitty猫的创可贴。 回到家后,女儿满心欢喜地将漂亮的创可贴贴在指甲上,好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洗澡都不愿意摘掉。 有时候,女儿玩玩具入神了,无意识抬起手咬指甲时,舔到了创可贴怪怪的口感,很快便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 慢慢地,女儿想要咬指甲时,一抬手看见创可贴上的Kitty猫,就停了下来,因为Kitty猫是自己喜欢的,忍不下心咬! 半个月后,女儿再也不咬指甲了。 不仅感慨:一张小小的创可贴,就把孩子咬指甲的坏毛病改掉了。 如今,儿童创可贴的款式越来越多样,有女生喜欢的Kitty猫、小熊,也有男生喜欢的火车、飞机,只要把孩子心仪图案的创可贴贴在指甲上,他就不会轻易“下口”。 我们借助创可贴的目的,其实是在于时时刻刻提醒孩子。 不过用它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咬指甲的行为是不对的,也希望得到改正。 所以,在此之前,家长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引导工作,否则有些小顽童,根本不会在意,想咬指甲的时候,干脆直接把创可贴撕掉。 2、另辟蹊径,找准孩子的痛点 贝塔百科也分享过一个,帮自家儿子戒咬指甲的方法。 妈妈告诉儿子:你以后不能咬指甲了,这是个坏习惯。 儿子问:为什么呀? 妈妈回答:妈妈跟你说,你要是还咬指甲,你们班的小花,以后都不愿意跟你牵手了!(小花是儿子认为全班最好看的小女孩) 儿子激动了:那可不行!那我以后不咬指甲了,妈妈你帮我看着点儿! 如今,儿子虽然还会时不时下意识地,把手指甲放到嘴边,但最终都会及时自觉地放下手。 真想夸夸这位妈妈,好一招“出奇制胜”! 妈妈没有呵斥孩子,更没有和儿子讲太多的大道理,反而另辟蹊径,将目光焦点放在儿子喜欢的女孩身上。 此举一出,完美戳中儿子的痛点,让孩子主动要戒咬指甲! 所以说,想要彻底“治”孩子爱咬指甲的毛病,强硬的方法永远都是不可行的,抓住孩子的痛点,让他主动开“戒”,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4 看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在森林迷路了,林中的小溪能帮你找到活路; 如果你对孩子的行为感觉无助,科学的知识和方法便是你最佳的出路。 当你的孩子出现了咬指甲的行为,你要做的一定是搞清原因,并“对症下药”。 更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