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很多“不良行为”并不是偶然产生的,其背后可能藏着孩子的需求。《儿科神经病学研讨》中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多达70%的发育期儿童都会有一些看似无意义的重复行为,如咬指甲、抖腿、挤眼睛等。这些小动作的出现是有原因的:它们是一种感官的自我调节方式。当儿童不安或焦虑时,吃手、咬东西等重复行为,可能释放一种能产生舒缓感觉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让他们感到平静和专注。此时,我们只有觉察到孩子们的不安、读懂孩子们的需求,才能帮助他们真正地解决问题。许多孩子有咬指甲、吃手指、抠鼻子的“小毛病”,任凭家长怎样纠正就是改不了。其实,这些行为往往代表了孩子当时的情绪。

1

孩子沉迷吃手、咬指甲,不但可能诱发甲沟炎,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胃肠疾病:手上的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大肠杆菌等,可能进入口中,造成胃肠道感染,腹痛腹泻。手疱疹:当小朋友患有患有口腔疱疹时,可能通过吃手感染手指,造成手疱疹。牙齿问题:当吃手的习惯持续过长时间,数年之后,可能会导致牙列变形,影响咀嚼健康和美观度。还可能造成口腔疾病如牙龈炎。指甲畸形:长期咬指甲可能损伤指甲生成层,导致指甲畸形,甚至指甲脱落。

2

咬指甲的行为多见于3-6岁,一般会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自然消失。不过也有些孩子会把这个习惯带到成年。咬指甲不但不卫生,还会因为把指甲啃得太秃,导致手指因为摩擦出血,甚至引发甲沟炎。都知道咬指甲不好,孩子自控力差还能理解,怎么一个大学生也改不掉咬指甲的毛病呢?这首先要了解咬指甲的原因。很多家长以为咬指甲是缺乏微量元素,其实并非如此。咬指甲的行为往往代表了孩子当时的情绪。当孩子感受到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的时候,咬指甲就成为缓解压力的一个方式。

3

当孩子反复的感受到负面情绪,咬指甲就渐渐的形成一种减压的习惯,变成无意识的行为。也就是说每次感受到负面情绪,孩子就开启自动咬指甲模式,并在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的时候,指甲已经被啃秃了。这种下意识的习惯是非常难以戒除的,百度贴吧里甚至有个“咬指甲吧”,许多人在里面互相鼓励,希望能戒掉“咬指甲”的坏毛病。这就是为什么,当家长发现自己孩子有咬指甲的习惯时,一定得重视,并早点帮孩子摆脱掉这个坏习惯。

4

引导孩子自然忘记咬指甲,首先,如果您是第一次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行为,可以给她讲讲咬指甲的危害,如何保护指甲,大多数孩子就不会再继续啃指甲了。另外注意及时给孩子修剪指甲,避免因为指甲太长“诱惑”孩子啃咬。如果您发现孩子咬指甲已经形成习惯,不是讲讲就能改掉的时候,就不要再“说太多”了。在看到孩子咬指甲的时候,千万别直接把手打掉,也不必提咬指甲这个事儿。您要做的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自然的转移。您可以找个玩具逗孩子开心,也可以跟孩子一起拍手唱歌、讲个故事,或者干脆带着孩子到户外运动。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让孩子自然的停止咬指甲的错误行为。久而久之,坏习惯会自然消失。用耐心和关爱,关掉咬指甲的情绪开关,孩子会咬指甲是因为出现了负面情绪。许多特定的负面情绪就像“电子开关”一样,会开启咬指甲行为模式。所以,家长们可以特别的去观察一下,是哪些情绪开启了孩子的咬指甲开关?

5

有些孩子在等待的时候会开始咬指甲;有些在写作业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咬指甲。有些孩子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就开始咬指甲。如果能够发现这些“开关”,找到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所在,帮助孩子跨过心理上的槛,咬指甲的行为自然就没了。说起来容易,真要找到这些具体的行为和背后的心理,对家长而言还是挺难的。不过,即便不能找到具体导致孩子咬指甲的情绪,也可以关掉咬指甲的情绪开关。那就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关爱。因为孩子的所有自我认知和自我感受,都是建立在家长的评价之上的。所以只要家长给孩子更多的耐心和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爱护着,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许多焦虑情绪都能够被驱散,情绪开关也自然的被关上了。

6

如果您发现孩子超过6岁还有咬指甲的习惯,那就是到了需要好好检讨一下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的时候了。如果孩子已经上学,还需要观察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绪状态。这还真不仅仅是咬秃了指甲的问题,还很可能是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的行为预警,如果再不关心,就可能出现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当然,许多孩子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抵御住了负面情绪的影响,但许多孩子就这样保留下了咬指甲的毛病一直到成年。想要彻底“治”孩子爱咬指甲的毛病,强硬的方法永远都是不可行的,抓住孩子的痛点,让孩子主动开“戒”,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带着爱行万里地,走成长路

帮助孩子自信、勇敢、独立、创造

孩子在“心智成长营”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学会关心别人

在克服困难中建立自信

在团队竞赛中与人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能力

营队中的很多小事都将会积累升华成孩子的心智模式

成为孩子生活的信念和人生阅历背后的一种沉淀

孩子学会

自我管理、主动学习、自信独立、有爱助人

心智成长营

让孩子强大心智赢天下

“心智成长营”不仅代表欢笑、打闹、玩耍

它更是关乎发现、探索、困难、思索、奉献、成长以及更加深远的东西……

父母的意识观念是孩子的起跑线!我们与父母一道共同培育出优秀少年CEO

抢报课程--

更多精彩瞬间请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l/1219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