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著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最顶级的鼓手用人皮打鼓,最顶级的剪刀手修剪人皮。

别怕,我说的是搓澡和修脚师傅。

很多人在路边见过“扬州修脚”的招牌,却不知道修脚是原本只是扬州搓澡的附属娱乐项目之一。

在今天扬州、上海的一些老式澡堂里,依然保留着搓澡修脚的一条龙服务:身体洗干净了,脚趾甲也泡软了,修脚师傅缓缓掏出十八般兵器——啊不刀具,去嵌甲、去鸡眼,还兼治灰指甲、甲沟炎。

正宗扬州修脚师所使用的各类专业刀具

不只是扬州上海的澡堂,甚至在洗浴天堂东北,最好的搓澡修脚师傅都是扬州来的。

扬州人搓遍全世界

扬州市下属仪征市有个朴席镇,年,这里3.6万人口中有多人在外地搓澡谋生,占了全镇实际劳动力的一半以上。

镇里的田圩村,因为全村多户人家几乎都在大连干过搓澡,所以被称为“大连村”[1]。

大连人看到这里会不会觉得背上一紧?

别说东北人,全国人民的背,都没有逃出扬州人的手掌心。

据《南风窗》报道,来自扬州的张菁菁在长春已经搓了15年澡,身边的搓澡工也都是老乡。而他们团队的领导顾霞生当然也是扬州老乡,已经在东北搓了25年。在来东北前,她还去过呼和浩特[2]。

他们一边搓澡,一边修脚,兢兢业业,修脚修到了香港:

左为扬州修脚师陆琴,右为郭富城/中国文化传媒网

甚至远渡重洋修到了比利时:

扬州修脚师傅应邀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展示手艺/《扬州国粹》

扬州人不仅占据人数优势,“扬州修脚”还是洗浴界公认的技术权威,很多外地人都会盗用扬州人的招牌。

年首届全国修脚师竞赛中,12名国家级考评员中就有7个扬州人[4]。

虽然这场比赛的参赛者来自全国18个城市,但统一采用“扬州标准”。获奖者会被授予“扬州师傅”、“扬州修脚名师”的名号。来自沈阳的修脚师小韩对此兴奋不已,他说:“在我们北方,最好的师傅挂的都是‘扬州师傅’的招牌。[5][6]”

年05月14日,福建省福州市,温泉博物馆里再现德天泉澡堂泡澡客泡完澡躺在竹椅上修脚抽烟的场景

扬州搓澡修脚业的发达,和扬州历史上重要的经济地位有很大关系。

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交通要点,扬州不仅是来往商人做生意的好地方,也是他们歇脚、娱乐的高端会所。

尤其是富得流油的盐商。明代政策规定,盐商要卖盐必须先在扬州交钱,因此大批陕西、山西、安徽的盐商定居在扬州,挥霍着大把钱财,成了“扬漂”。

盐商的豪奢挥霍带动了扬州的服务业。著名的“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就代表着三种服务业的兴旺。还有“扬州瘦马”,指的是盐商们在扬州养的妓女,也算是服务业的一种了[7][8]。

江苏扬州百年老店冶春茶社,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

著名的扬州富春茶社的包子,是扬州人最爱的“皮包水”之一

“早上皮包水,午后水包皮”——注意断句。

这句话描述的,其实是扬州富商乃至如今会享受的扬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皮包水也就是扬州包子,早上到茶社吃点心;水包皮,就是午后到澡堂子搓澡,顺便修修脚。

扬州搓澡帮的胜利

问题是,清代的搓澡修脚都已经猴年马月的事情了,为什么我们今天提到修脚还是扬州人?扬州人究竟是怎么在澡堂江湖制霸到今天的?

这又是一段绕不开的江苏人小型内斗。

早在清朝嘉道以后,扬州就衰落了。扬州的搓澡工、修脚师傅被迫背井离乡,打响了艰苦卓绝的“扬式搓澡修脚”保卫战,第一战场就是大都会上海。

年10月,上海南京路某美容厅内,顾客正在修脚。坐着修脚的传统是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到现在的,可以说坐着修脚是让人十分享受的一件事儿

在上海,扬州人打败了劳工阶层中实力最强悍的苏北人,才得以长盛不衰。

上海民国的澡堂师傅按家乡分成三大帮派:扬州帮、丹阳帮和句容帮。但扬州帮人数最多,势力也最大。

当时上海澡堂子的top3——“浴德池”、“日新池”、“卡德池”都是扬州人所开,最大的“浴德池”的师傅清一色都是扬州人[10]。

年12月9日,上海,丽水浴室竹制的筹子,已经被磨得光亮发黄了,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地写着对应的服务。“混堂”,对于有点岁数的上海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难以忘怀的名词

晚清民国时,到上海逃难、打工的苏北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团体。在苏南人眼里,扬州当然是苏北。

但凭借着搓澡修脚,扬州人和“苏北人”划清界限:凭手艺吃饭的我们,自然和盐城、阜宁、淮安的普通打工仔不一样。

美国学者韩起澜发现:盐城等地的人来到上海,只能从事拉黄包车、码头搬运甚至扫大街等低端职业,而扬州人多在理发店和澡堂子工作——后者相比之下确实有些技术门槛。

很多人都觉得修脚是个不大体面的工作。修脚师傅们时薪并不高,大多数情况下仅仅够维持生活基本需求

韩起澜走访了许多民国时在上海的工人,发现来自扬州的修脚师傅穿着西装,而盐城的工人穿着普通工装。一位扬州的澡堂老板说:我们只雇扬州人,因为扬州人更文明,知道怎么好好说话。

一名扬州理发师告诉他:在上海听扬剧的都是我们扬州人,尤其是扬州理发师。我们从来不听淮剧!

而淮剧的听众,大多是来自苏北的码头工人。

一位码头工人概括了当时上海的地域分工:“扬州人做服务工;盐城人拉黄包车,南通人拉大车和老虎车;泰州人喜欢卖东西,所以他们卖花生和小吃给我们淮安来的码头工人。[11]”

黄包车,是民国时期风靡中国各大城市的交通工具,也是中国第一代具有正规运营资质的出租车。众所周知,黄包车又叫「人力车」,顾名思义,必须要靠人拉着才能前进/何藩

扬州人牢牢垄断搓澡修脚业,把苏北人排斥在外,依靠的是地域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

当时上海的修脚师傅形成了非常紧密坚固的团体,叫做“公所”;在安徽蚌埠,从事搓澡修脚、理发、餐饮等职业的扬州人组成“邗江公所”。凡是要入这一行的人,都要交钱到公所,方能学艺和开业。私自开工,后果很严重[19][20]。

扬州的搓澡老师傅姜松铭回忆自己少年到上海学手艺,就需要先交大米两石和20块钱给澡堂师傅,当了两年学徒工,一边给师傅干活一边学。

而他的师爷、扬州老乡魏长荣,是上海十几家澡堂的扦脚包堂——就是承包人,这十几家的师傅、工役都归他管。你想他会雇哪里人?毫无疑问,这些澡堂子已经是个“扬州帝国”了[12]。

除了上海、蚌埠,扬州人还沿着长江上溯到湖北等地。例如汉口的第一家正规理发店,就是扬州人赵金洲在年所开;宜昌的浴室界,扬州人组成“下江帮”,占据半壁江山[13][14]。

年建于汉口中山大道与车站街交叉口一的“长生堂”是中国第一家理发店,是江南名镇扬州剃头匠张聚年开办的。在此之前,所谓理发就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虽然搓澡修脚也是体力活,但扬州人有自己的优越感,不过这种优越感只能用来面对苏北人。

从澡堂子到洗浴中心

可惜的是,扬州搓澡修脚的江湖地位,如今还是衰落了。

试问如今有点消费能力做大保健的年轻人,有几个想在会所里接受中年大叔、大婶的服务?

跟不上时代需求,扬州师傅们退到了城市的小巷,绿底白字,简简单单“扬州修脚”四个字,低调沉稳,内敛大气。价格不贵,修脚师傅的拿手绝技“肉上雕花”,也能让你爽到不想回家。

年9月13日,中国女足队员来到武汉“人文国际健康水会”进行足浴,以放松双脚,适应紧张的比赛与训练

-年十年间,扬州的浴室在从约间倒闭到余间,80余家老字号浴室只剩下7家。浴室客户多是附近的街坊邻居,水电、租金等成本升高但是很难涨价,难以支撑。

从清末就开始营业的永宁泉浴室,每天还能接待三四百人,但是利润很低。老板夫妇对记者表示,每年他们收入只有不到6万元。浴室有15名工人,每月最低工资只有元[16]。

如今,老澡堂已经很难寻找。好多老澡堂都被拆,还有一些老澡堂“迫于利润所逼”转而搞起了桑拿。承包经营浴室的老板称,员工的工资、水电费、其他费用等,算下来每个月起码要亏0元

扬州一家澡堂总经理在年接受《扬州晚报》采访时称:相比年,市区的搓澡修脚师傅减少了两至三成。

原因很简单:收入低。

来自扬州仪征的刘师傅说,搓澡收入还不如当木工、瓦工,他的村子里男性中青年原本大多会搓澡,已经将近一半改行当木瓦工了[17]。

江苏扬州的水泥工在淮河入江水道江都段用水泥预制块铺设河道岸边护坡

而这些澡堂子大都被高端会所、洗浴中心替代。

不止是扬州,南京的老澡堂子也面临消亡的危险。老澡堂只剩下5家,取而代之的洗浴中心服务多元,包括自助餐、洗浴桑拿、健身房、儿童乐园、电影院、乒乓球、网吧等,但收费比老澡堂涨了十多倍——澡资从7元到89元一人,搓澡也要多收近40元[18]。

新建起的大型洗浴中心服务更为多元——甚至有些是不能明说、只能用小卡片告诉你的服务。

老式的搓澡修脚正在被新式的桑拿洗浴所取代,多数搓澡修脚师挣扎在社会底层。但搞笑的是,修脚却被扬州市塑造成了非遗、“国粹”,大力宣传。

扬州三把刀包括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google图库

年4月,扬州首个“沐浴文化展”开展,不但展出了近代扬州老澡堂子的火炉、电话等工具,甚至搭配了一套广陵王墓出土的汉代沐浴用具。

扬州非遗专家管世俊和修脚师傅陆松林一起编写的书《在水一方:扬州沐浴文化》,更是把扬州洗澡的历史上推到战国时代,依据是考古出土的一个战国澡盆子。

看完今天这篇文章的朋友自然也清楚了,这些都是编的。

[1]李明明主编.新闻人的记录[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06.

[2]魏含聿.东北澡堂里的扬州人[J].南风窗,.3.12: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l/1064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