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婆婆穿针引线,神情专注地在忙着缝制纸篮子。

这是婆婆过世快九年,第三次梦见她老人家。穿针引线,梦境清晰。篮子还在,却早已物是人非。

睹物思人,和婆婆生活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再一次涌上心头。

02

年,于家大哥和我们相继结婚,这个家终于临时可以放下了。

87年正月,婆婆突然特别想念老家,牵挂着昌邑正在盖房子的二哥家,执意要回老家看看,能帮则帮。

就这样,婆婆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老家,帮着嫂嫂洗衣做饭,收拾家务。

(朱二哥一家)

年三月,于家大嫂生了双胞胎女儿,哥哥嫂嫂自己照看,没去打扰婆婆。

五月底,在我快要生孩子前,丈夫去昌邑北孟接回了婆婆。

这样,63岁的婆婆跟我们生活在了一起。

阴历六月,随着女儿降生,我们有了四口之家。

对于我生了闺女,婆婆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她爱孙女,如同掌上明珠。我坐月子,婆婆照顾得无微不至。

像无数的婆婆一样,她给我们洗衣做饭看孩子,缝缝补补。

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一心扑在教学上。下班回家,就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午饭后,婆婆洗碗,我们睡午觉。

我们尽情的享受着,没有挑剔、没有牢骚、没有抱怨;只有享乐,只有知足,只有感恩。

我们从来没有因为孩子磕着碰着,而对婆婆大声呵斥或者责备,因为我们知道,在婆婆心里,她爱下一辈,胜过了爱我们,胜过了爱她自己的生命。

03

刚结婚的那个时候日子太穷,工资每月才50多元,置办结婚必需品借了八百多元债务,债还没还上,又多了两口人。

记得吃的最多的就是婆婆擀的面条,还有炒的土豆丝。就连伙房里不要的芹菜根,婆婆都能将其清理切成薄片,用油炒着吃,口感面面的,我们吃得津津有味。

家里还养过兔子养过鸡鸭。还记得婆婆拾刚出生的小兔时那喜悦的表情,还记得我和婆婆蹲在叩官大集上卖兔子的情景。

饭后,婆婆总是去捡拾学生扔在垃圾箱里的馒头,晒干,然后喂鸡喂鸭,有时我也在好朋友的陪伴下,在垃圾箱那里转来转去,每天收获颇丰。

婆婆心灵手巧,腌制的鸭蛋蛋黄出油,特别好吃。

有婆婆在,我们乐在其中,安于享受,习以为常。

年轻的我们,觉得婆婆走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都多,婆婆的生活经验就是一本书,有婆婆在,我们就有主心骨。

听婆婆的没错,孩子风寒感冒发烧了不用吃药,喝上一碗热面汤,再上上热敷,暖暖地睡一觉,孩子就会病好。

我们也觉得婆婆为我们洗衣做饭是理所当然的,婆婆的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生命不息,为儿孙操劳不止。

04

丈夫对于母亲,那是问寒问暖,关怀备至。冬天每晚早早给插上电褥子,用手摸摸热乎了没有,生怕母亲受一点委屈。

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有时还小心眼,心生嫉妒,觉得婆婆分走了我的爱。

但很快,理智又回归自我:是婆婆含辛茹苦栽培了我的丈夫,不仅仅是给了他一个读书的机会,而是给了他一个改写命运的机会,一种人生的更多可能性,所以他就应该这样孝敬母亲,天经地义,合乎伦理。

过日子总会勺子碰到锅沿。原来一家之主的婆婆自然性格刚强,我又娇生惯养,遇事丈夫又自然偏袒母亲。

刚结婚前两年,我有一种外姓人的心理,觉得这是他们的家,我还不能完全融入这个家庭,有点见外。

有婆婆在,争强好胜的心理自然存在着:和丈夫之间,我可不能让婆婆瞧不起我。

基于这种心理,有时为了一句话,也会争强好胜;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会争得面红耳赤。

婆婆劝解,也无济于事,弄的婆婆也很尴尬。可能刚出嫁的人都有这种心理感受吧。

每次走娘家,耳边总是响着爹娘的嘱咐:你婆婆39岁就守寡,老人熬到现在不容易啊,一定要好好待人家,别耍小性子,要多包容多体贴。

年轻的我时刻牢记父母的叮嘱,不敢有一丝遗忘。遇到和婆婆有点小摩擦,或者自己说了过激的话,我总是向婆婆道歉,连声说“娘,对不起,我错了,请原谅”。现在想来,这道歉,也许能让婆婆心生安慰吧。

05

每到农忙季节,婆婆就在我家待不住了。

她惦记家中忙碌的哥哥嫂嫂,牵挂着两个孙女,于是就送她回家帮着农忙帮着秋收。

婆婆80岁之前,只要体力来得及,几乎年年如此,一年回家一次或者两次,待半月二十天。能帮到家里的哥哥嫂嫂,是婆婆心中最大的快乐。

她经常对我们说的话就是:你哥哥嫂嫂忙,日子过得累,没空。

记得婆婆在家忙完回来,有两次骨折,都是因为晚上黑灯瞎火起来,过门坎不小心被绊倒,导致手腕骨折。接她回来,才告诉我们。

看着肿起来的手腕,我们心疼极了。

婆婆是多么的能忍耐啊,都骨折了好多日子却一直在坚持着。医院打绷带,去拿接骨丹药吃,逐渐康复。

再就是每次回来,累得病倒一场,要住一次院。即使自己遭罪,但对于回家帮忙,婆婆总是乐此不疲。

现在我完全能够明白,婆婆是在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力达到一种心里平衡:哪里需要,就去哪里。

这边两个儿子,三个孙女,都是一样的骨血,都是自己的最爱,有一份力,发一份光。

这是一种怎样的慈母情怀啊。也就是母亲,伟大而平凡的母亲,才有这样宽广的胸襟,从不为自己而活,无私奉献。

(兄弟仨)

06

在叩官中学居住的13年里,婆婆每年冬天总是有病,肺气肿,哮喘,医院。

记忆中,医院里度过的。

有一年大年三十打完针才回家包饺子过年。

记得婆婆哮喘住院,医生检查肺部有阴影,怀疑是肺癌。那些日子,住院,陪床,我们小心翼翼地照顾着。

出院后也尽心伺候,就怕有一点闪失。

暑假里,有位邻居大嫂约我去操场打乒乓球,乒乓球可是我的最爱,但我谢绝了,说要在家照顾婆婆。

邻居大嫂开玩笑地说:就是个婆婆,还捏么上心。

我笑着说:日久天长生活在一起,我已经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娘。

是啊,婆婆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陪床伺候的我们俩,医院之间。我给婆婆喂饭、穿鞋、扶婆婆上厕所,问寒问暖。

同一病房的人问婆婆:是你闺女?婆婆总是自豪地回答:是儿媳妇。一眼望去,骄傲写在婆婆脸上。

不知怎么,婆婆左手食指得了甲沟炎,千治万治,也没能治好,后发展成了骨髓炎,医院切除了一半手指。

现在依旧清楚地记得亲眼看婆婆做手术时的那个场面。当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孝敬婆婆。

(于家大姐回家探亲)

07

年我调到五莲教师进修学校教复习班,女儿在叩官上小学五年级,多亏了婆婆,照顾他们爷俩。

次年,女儿去五莲三中上初中,四口人,三个地方,也是多亏婆婆在家照顾着丈夫,给撑着这个家。

正是有婆婆在,我们安心教学,成绩优异。

自从年我们搬家到五莲,年住上楼房后,婆婆的哮喘竟然神奇地好了。

婆婆尽情地享受着生活,在楼下和老人们晒着太阳,聊着家常,享受着天伦之乐,走在越来越好的路上。

虽然前半生婆婆遭受了苦难,但婆婆还有余生。

每天她老人家兴高采烈精神抖擞,心里有爱,眼里见光。

年的一天,婆婆在家洗脚,她小女儿家儿子来敲门,80岁的婆婆没擦脚没穿鞋子就急忙去开门,结果摔倒在地,胯骨粉碎性骨折。

医院,端屎端尿,喂饭按摩:要不时翻身按摩,以免身上起褥疮。

教学任务重,只好两人轮流着照顾:晚上陪床白天上课,多半是一边陪床一边备课。

病房里病人的哭叫声,伴随着婆婆的呻吟声,有时整晚都睡不着觉,第二天还要强打精神站在讲台上。

医生采取了保守治疗,骨牵引,就是把膝盖中间用钢针穿透骨头后,挂上秤砣,保持静止不动。

出院回家后婆婆也是一样躺着,端屎端尿,喂饭按摩,我们俩照顾的无微不至,一晚上两人轮流着起来好几次给婆婆翻身和按摩,婆婆身上没起一点褥疮。

都说80岁的婆婆会瘫痪在床,难以再站起来,但经过五个多月的精心照料,再加婆婆顽强的意志力,她老人家竟然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历经了这次骨折治疗,婆婆再没生过病,她逢人就说:医生给打的是最好的消炎针,身体免疫力强了,能抗病了。

08

80多岁,是颐养天年的时候了。婆婆年事已高,我承担了做饭的责任。

但婆婆闲不住,好像闲下来就不舒服。

我做饭,她总是站在厨房门口,刚开始我不可思议,还心生厌烦,后来才知道,她之所以站在那里,是等着我万一有活需要帮忙,她好第一时间帮助到我。

当婆婆和邻居大婶说到这里被我听见时,我心里惭愧至极又感动万分,一股热流温暖着我的全身,这就是婆婆,不善言谈而又伟大的婆婆。

原来,人老了需要的不是闲,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自己还被家庭需要的成就感,是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

康复后的婆婆,照样给我们洗碗。我调好馅,和好面,让婆婆在家包饺子。

感恩婆婆,每周包两顿饺子,让在我校上高中的两个孙女每周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饺子。

要是没有婆婆在,那些年忙于高三毕业班的我们,恐怕自己都很难吃上一顿饺子。听着我的表扬,婆婆乐的闭不上嘴;看着孙女吃得开心,婆婆眼里总是闪烁着快乐的光芒。

闲暇,婆婆依旧下楼晒太阳,缝篮子,送人,再缝,其乐无穷。用纸壳缝制篮子,是婆婆的擅长。

这个爱好是搬到五莲住楼后开始的,应该持续了十多年之久。

那个时候,不论是蛋糕盒,奶盒,水果盒,还是任何一种纸盒,婆婆都视为珍宝,她擦洗的干干净净,色彩艳丽的漂亮纸壳,她放一边做外壳,其他的做填充物。

她先制作好样子,再按照样子裁剪好,然后用我织毛衣剩下的五彩缤纷的毛线,缝制成各种各样的漂亮的篮子,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有椭圆形的;有的有把手,有的没有。

我很神奇八十多岁的婆婆是怎么用力把铁丝弯曲又插入纸壳之中的,那可需要好大的力气啊。篮子两边和把手上,都有漂亮的装饰,特别好看。

婆婆缝制好篮子后,左看右看,自我陶醉一番,下一步就是把篮子送人。

有去我家的,或者楼下玩耍的,婆婆总是拿出她一针一线缝制好的篮子送给她们,有新识,也有旧友,有亲戚,也有朋友。

有时婆婆会调皮地跟上一句: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看着她们拿着篮子兴高采烈地离去,婆婆乐呵呵地笑着,很是满足。

婆婆还给小孩子们缝制一些小小的篮子啊,香包啊蝴蝶啊啥的,让小孩拿着玩。

有的亲朋好友拿走篮子,过几天,就会送来漂亮的纸壳和彩线,婆婆见了,眉开眼笑,中午顾不上睡觉,也一定把开始缝制的篮子做完。

我经常看见,婆婆拿着缝制好的篮子,正看反看,左看右看,脸上充满了喜悦。我对同事说:婆婆每缝制完一个篮子,心里肯定很愉悦,心里的成就感一定很强很强,婆婆真是找到生活的乐趣了。

我曾经好奇地问婆婆:您费力缝了篮子,然后又送人,太受累了,别缝了,有空休息休息吧。

婆婆笑着说:一天不缝篮子,胳膊和手就没力气,日久天长,就成废人了。

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婆婆是用力所能及的劳动来找到自身的价值啊。然后她老人家又把自己的劳动成果分享出去,给更多的人带去快乐。

09

婆婆整洁干净:婆婆瘦高个,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板板正正。这是她一惯给人的印象。

婆婆热心肠:在叩官中学居住的13年里,谁家工作忙,就把孩子送到我家,婆婆给精心照看着,绝对不会有一点闪失。

我家平房门前,树荫下,总是放着板凳,来往的人特别多。大人们谈笑着,孩子们奔跑着,热闹无比。婆婆总是笑眯眯的,坐在那里谈天说地,开开心心。

婆婆心灵手巧:婆婆做的一手极好的针线活。孩子们小时候穿的棉鞋、棉衣棉裤,盖的被褥等都是她亲手缝制。还有各种缝缝补补的,一点不用我们操心。她还独出心栽地在衣服鞋子上绣上花,打上蝴蝶结,不但暖和而且美观。

婆婆聪明伶俐:尽管没上过一天学,但她智商特别高,也可以说满腹经纶。孩子们小时候,就经常听奶奶讲刘罗锅的故事,讲吕洞宾、何仙姑、铁拐李等八仙过海的故事,她讲起来头头是道,声音还抑扬顿挫。

婆婆教给孩子很多童谣:小皮孩爬窗台,问爸爸要皮鞋,爸爸打妈妈拉,姐姐背着上街耍,一拐弯,碰着鼻子尖。记得女儿指着自己的鼻子尖,哈哈的笑出声来。

婆婆智慧过人:不论在谁面前,总是夸儿媳,从来不说儿媳的半点不好。

尽管日久天长,勺子也会碰到锅沿,但婆婆海量,口里出来的,绝对不会有一句抱怨、牢骚或者不好的话。俺儿媳妇就像亲闺女一样,对我可好了。

村里邻里之间,无人不夸婆婆忠厚老实,德行厚道。都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婆婆把这真的做到了极致。她眼里只看别人的好,心里只记别人的优,真正做到了老人性如灰,没有火星还能温暖他人。

尽管婆婆不多言多语,但她一旦打开话匣子,也是滔滔不绝,尤其提起她的三个孙女(家中哥哥的两个女儿,还有我们的女儿),她老人家总是笑不拢嘴,逢人就夸:我们一家八口人,五个大学生(她指的是我们两口子还有三个孩子),三个孙女都读博士硕士。家中儿子儿媳也盖了新房,生活富足,不愁吃不愁穿了。

听她自豪的语气,再看洋溢欢笑的脸,就知道她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哥哥家双胞胎女儿)

远在昌邑的哥嫂带着儿子儿媳孙子,逢年过节总会来看望婆婆,孝顺的嫂嫂给婆婆买衣服买鞋袜,婆婆穿在身上,总是向人炫耀:炫耀开办纺织厂的大孙子和大孙媳妇,炫耀当兵报效祖国,荣立二等功,退伍后到铁路系统工作的二孙子和当中学教师的二孙媳妇,更炫耀长的高大强壮的重孙子。一提到他们,婆婆总是笑逐颜开。

东北的两个姐姐,每逢过年总是邮寄一份爱心,几十年不间断。每每把钱给到婆婆手里,婆婆就高兴得像个孩子:有时给孩子买东西吃,有时留着回老家花,或者去看望她的小女儿。

两个姐姐姐夫也几次回家探亲,有时住一月有余,姊妹聚在一起,依偎着母亲,追忆往昔展望未来,其乐融融。

(郭大姐和姐夫回家探亲)

婆婆经常夸远在东北的大姐夫聪明开朗豁达直爽,夸二姐夫长得英俊帅气。

姐姐姐夫每次回来,总会带上一些东北特产,婆婆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婆婆还经常夸赞她身患残疾的小女儿的两个孝顺儿子和儿媳,把母亲轮流照顾的很好。对于她最牵挂的最小的女儿,我们的残疾姐姐,婆婆的心也放下了。

婆婆还总是炫耀她远在东北的两个女儿家的孩子们:

大女儿家的大外甥外甥媳妇在家务农,非常孝敬爸妈;二外甥是社区街道主任,是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公仆;三外甥四外甥都是种参卖参的好心人,小日子过得也比蜜甜。

二女儿家的两个儿子,小儿子在长春一汽集团,儿媳是护士;大儿和儿媳在白山工作,守候在爸妈身边,小日子也过得有滋有味。

儿孙过得好,向来是老人炫耀的资本。婆婆逢人就夸,满脸都是知足和骄傲,对于婆婆来说,这应该就是天伦之乐吧。

婆婆精神矍铄,饭量也大。她经常对别人说:我吃饭可多了,能吃能喝,孩子妈妈也吃不过我。我还对婆婆开玩笑说:你要好好活,九十岁,国家还给发钱呢!

那年婆婆88岁,我心想:九十九岁没问题,婆婆肯定能长命百岁的。

10

谁也没想到,年10月,婆婆饭量大减,总说胃不舒服。刚开始,先是吃药打针,不见效果后,又带婆婆去看中医。

找了最好的医生,医生诊脉后,给婆婆开了很多中药,并嘱咐吃完了再去拿。

再去拿药时,婆婆送给医生一个亲自缝制的篮子,笑着说:大夫,谢谢你。

医生看着缝制的精美的纸篮子,笑着说:大娘,谢谢您。您放心,我一定治好您的病,让您缝制更多的篮子。听了医生的话,婆婆笑的像个小孩子。

中药并没有增强婆婆的食欲,婆婆的症状日益加重,不爱吃饭,说胃里热乎乎的,最后婆婆对我说:不要再带我到处看病了,我也不愿意再吃中药了。我自己调节调节看看,好就好了,不好也就那么着了,可能寿限到了。

看见婆婆认真的表情,我点了点头,背过身去,泪不自觉地涌了出来。无回天之力是多么令人心酸,无奈放手又是多么无情啊。

婆婆真的老了,没有能力下楼了,力所能及的,不过是卧室客厅到厕所的距离。

年深秋,婆婆突然想吃地瓜秧小豆腐,说以前经常吃,很好吃的,特别想吃捏一口。这很简单啊,我就去坡里弄来地瓜秧,按照她的指导做了她爱吃的小豆腐,她边吃边赞不绝口:好吃好吃,又吃到了过去的味道。

年春天,婆婆又念叨想吃苦菜做的小豆腐,我去坡里挖了苦菜,按照她指导的把苦菜焯水(她特别嘱咐我苦菜汤过后,热着一定不要放进凉水里,那会特别苦),我就把苦菜凉透后,泡在焯苦菜的水里一晚上,然后第二天做了小豆腐,黑黑的小豆腐扑鼻的香,婆婆吃的津津有味。

接下来的几个月,婆婆总是想吃这想吃那。婆婆特别愿意吃凉拌菜,记得我买的腌制的酸菜豆角,她可爱吃了,就着酸菜,饭量又见长。买的老酸奶,婆婆也特别愿意喝,但她还不舍得多喝,我笑着对她说:我们有钱,喝上再买,您想喝多少就喝多少。

婆婆馋这馋那,还见人就说她今年九十岁了。以前别人不问,她很少提及年龄,我觉得有点反常。但那个时候,我哪里知道,婆婆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

年阴历五月初,婆婆突然对我说她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一群人围着一个大锅,在用木棍子搅拌着锅中的饭,那些饭,全是燃烧的破旧衣服。

听了她描述的,我的心咯噔一下,然后很快镇定下来,笑着对婆婆说:做梦胡捣鬼,别胡思乱想,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再望望她,心里一阵怜惜,默默祈求上苍,保佑婆婆平安度过这一关。

周末,给婆婆洗澡,婆婆的锁骨里面盛满了水,我小心翼翼的用手把水弄出去,充满怜惜地对她说:您太瘦了,要好好吃饭啊。

婆婆细细的温柔的声音依旧在耳旁回响:顿顿饭都吃啊,没有一顿不吃,就是不长肉。婆婆瘦高个,她的孩子们都随她,属于怎么吃也不长肉的那种。

阴历五月中旬的一天,婆婆的好朋友张大婶来我家找婆婆玩。二十多年的老朋友,见了面自然有聊不完的话题。两位老人坐在沙发上,边喝茶边聊天。

我悄悄拿出手机,打开了录音机,想记录下婆婆的声音,想记录下她的只言片语,因为我心里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婆婆这天兴致特别高,对大婶讲述我带她去看中医吃中药的经过,还讲到那个医生说一定治好她的病。又谈到她的三个孙女怎么怎么优秀,说孩子上大学期间一直给她买衣服帽子等,还买很多好吃的,特别孝顺。还说希望好好活着,能看见孙女们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等等。

说累了,婆婆突然不说了,依靠在沙发上休息,气喘吁吁。我去打开录音机,想听听婆婆的声音,但不知怎么,什么也没录上,我明明按了录音键啊。

送大婶出门,大婶小声对我说:我怎么看着你娘快不行了,最后说话也没有力气了。

我愕然,随后告诉了大婶婆婆做的梦。大婶叮嘱我要好好留意着:九十岁了,人老树枯了,时日不多了,就好好伺候着吧。她不愿意吃中药就别吃了吧,顺天意吧。

婆婆风烛残年,气力微弱,吃饭逐渐少之又少。像是有预感似的,大婶走后的第二天,她找出放在衣服口袋里的二百多元钱,递给我,说:这钱你拿着吧,万一我糊涂了,就找不到了。

那时单纯的我,怎么也没想到,婆婆把她最后的积蓄交给我,是她做好了离开这个世界的准备啊。

我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击的脆弱。

婆婆逐渐吃不进饭,全身无力,卧床不起了。我们找了大夫,给她注射增强免疫力的药。

我挖空心思的做饭:小米稀饭,熬出米油;大虾搅碎做成菜汤,一小勺一小勺的喂她。婆婆含在口里,怎么也不下咽,每顿饭我都喊哑了嗓子,内容大多是:快咽下去吧,您不吃饭,就会越来越瘦,您孙女回家发现您瘦了,会抱怨我的。

婆婆意识还算清醒,听到我的话,她这时才会用力的把藏在口里的饭咽下去。

可见在婆婆心里,她从小看大的孙女在她心中占据了多么重要的地位啊。

喂饭几乎顿顿如此,最后几天从东北赶回来的两位姐姐喂她饭,她怎么也不张口,问她认识两位姐姐吗?她摇头细声说不认识。

但问婆婆认识我吗?她总是点点头说:认识,你是月倩妈妈。每当这时,我就泪流满面。婆婆连自己的女儿都不认识,却唯独认识我。

这是怎样的一种婆媳深情啊。

五月底,眼看婆婆呼吸急促,逐渐昏迷,家中哥哥嫂嫂让把母亲送回老家。把婆婆抬到车上,护送回家的路上,望着昏迷不醒的婆婆,我心如刀绞。这一去,还能回来吗?我双手合十,不停地祈祷:老天保佑,老天保佑。

感恩哥哥嫂嫂。回到了老家的炕头,婆婆安然地躺在炕上,就像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除了有时急促的呼吸声,就是长时间的陷入昏睡。医生依旧给打着营养针,直到胳膊怎么也注射不进去了。

炕上两个姐姐,一边一个,守护着母亲,喂水喂米汤,还有哥哥嫂嫂和孩子,忙里忙外。

五月三十那天,在我的呼唤声中,婆婆好像还有意识,还咽下去了一小盒酸奶,我们都高兴极了,两个姐姐都说:咱娘没事,就需要好好伺候着。

只见过生命的枯萎,没见过生命的逝去,都心存侥幸,心存希望和期盼,期盼婆婆能一天天好起来。

第二天,年阴历六月初一清晨,意识逐渐模糊的婆婆停止了呼吸,永远永远离我们而去,享年90岁。屋里传来的,是儿孙悲天跄地的哭喊声。

这一天,恰好是她从小看大的孙女的阴历生日。是巧合还是幂幂之中?

我心里清楚,婆婆是一直等着这一天,她是想让孩子永远永远记住她,她来过,爱过,陪伴过,快乐过,幸福过。

婆婆,您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母亲中的一个。

您坚韧顽强、大度包容、吃苦耐劳、忠厚善良、乐善好施等所有优秀的品德,将永远刻在我们的记忆里,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1

婆婆:苦难的前半生

我的母亲

父亲

姐夫

九仙山王居士和小狗妙音的奇特情缘

五莲孤牌城情义恩仇录

学会好好爱自己(三)

学会好好爱自己(二)

学会好好爱自己(一)

五莲县城,有这么一个修鞋匠

古茶树的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z/126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