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趾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趾甲沟炎症状 >> 名将李菊运动员时期饱受病痛折磨,在与
前有邓亚萍,中有王楠,后有张怡宁。
中国女乒在这三人无缝衔接的时代里。
让太多优秀女乒选手显得那么生不逢时:乔红、李菊、乔云萍、杨影、李楠、郭焱……
在邓亚萍之后,张怡宁之前,被夹在中间的李菊先被同期崛起的王楠压制。
再被更年轻的张怡宁“袭击”,最终抱憾退役。
只不过就算是抱憾离场,也没人能说李菊不强。
就像没人能说,李菊不是“大魔王”一样!
01
邓亚萍的背影上,有李菊跳动的心
体育竞技,永远只有一个第一。
但第一之下,被掩去了光芒的绿叶,其实也是巨人。
都说邓亚萍之后,王楠接班再造一个乒坛时代。
但在王楠崛起的路上,李菊是她的劲敌,甚至初期与李菊对战,王楠败多胜少。
刚开始与王楠并驾齐驱,在邓亚萍之后,她也有着争夺“女乒一姐”的实力。
可最终成了女乒的“二号主力”。李菊,到底败在了哪里?
年出生于江苏南通。
如果不是因为自小身体羸弱,被父母送去打乒乓球锻炼体魄。
也许李菊的乒乓球天赋还得不到展示与发掘。
10岁进入省少体校,14岁入选省队,15岁入选国青队。
李菊从摸到球拍起,就在通往更高处的路上遥遥领先。
在青少年的圈子里遥遥领先,才得以敲开更高处的门。
16岁进入国乒女队,李菊见到了那个没比她大多少的,已经站上了顶峰的人。
明明个子小小,却只一个背影,就高大如山;往球场一站,就气势如虹。
邓亚萍这个身影让李菊的情绪激烈荡漾,从而漾出了颗“我要赢”的心。
年,李菊进入国乒女队的这一年。
曾因个子矮小被河南省队拒之门外的“初代大魔王”邓亚萍。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双打和乔红一起击败陈子荷、高军夺金。
邓亚萍与乔红在年奥运会上的双打场面单打击败乔红站上最高领奖台。
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两金,让邓亚萍成为国乒女队的第一领军。
看邓亚萍打球,李菊深受影响。
她追着强者跑,渴望能站上奥运场,拼出一个世界第一!
邓亚萍如日中天时,她是赛场上的绝对焦点。
只偶尔有人会注意到女乒的“第二主力”乔红。
乔红那时候,乔红被称为“铁打的万年老二”,因为她是邓亚萍之下的众人之上。
很多人高声赞扬邓亚萍,却看不到乔红努力下的成绩。
李菊也是这样,她追逐着邓亚萍,看不见乔红。
但她怎么也想不到,慢慢成长那么出色的她,会在几年后走上乔红的“路”。
她会被一个比她小的同期姑娘,狠狠压在“第二”的位置上。
李菊和王楠02
新老交替,李菊与王楠的争锋起
年,进入国家队的第二年,李菊17岁。
这年队里从辽宁调上来一个名叫王楠的15岁姑娘。
她们成了同期队员。
只是王楠的崛起实在太快了,快到李菊瞪大眼睛不敢置信,也憋足了劲想要争口气。
马琳和王楠世乒赛混双夺冠年,王楠在瑞典公开赛中拿下女单冠军,一鸣惊人。
年李菊打进全锦赛决赛,虽然只是摘银,但要知道。
挡在她前面的,可是全盛时期的邓亚萍……
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开启。
国乒女队依旧是邓亚萍领军,她蝉联女单冠军,与乔红蝉联女双冠军。
这一年的邓亚萍23岁,她是奥运乒史上,第一位蝉联女单和女双冠军的运动员。
而被她一直压着多年的28岁乔红黯然伤神后。
于一个平常的午后,选择带着遗憾退出国家队。
乔红退役乔红的离开,没有给李菊造成太大的影响,她还是目光追随着邓亚萍。
只是第二年参加完曼彻斯特世乒赛,拿到女单、女双、女团冠军的邓亚萍。
在自己的当打之年,选择淡出乒坛。
她这样做一部分是因为伤病。
还一部分是因为:“以我的积分,技术上只需要维持现有水平就能保证冠军地位,我就想继续这项运动对我意义不大。”
邓亚萍从年15岁走上乒乓球亚洲杯,获得第一个女单冠军。
到年25岁正式退役,这长达10年的时间里。
国际女乒赛事中的所有单、双打冠军,几乎都被邓亚萍包揽。
这10年,外界称之为“邓亚萍时代”,邓亚萍退役后,人们称她为“乒乓女皇”。
乔红先退了,邓亚萍也走了,国乒女队的第一和第二先后离去。
教练组当即决定,由李菊和王楠接班这两人,带领中国女乒继续辉煌。
可这两人中,谁能成为那个最强领军?
当时教练组一致看好的是李菊,因为李菊打球技术娴熟。
李菊属于右手横拍弧圈球结合快攻打法,正反手能都拉弧圈球,攻防兼备,出球质量很高。
她是“女线打法男性化”的选手,这项打法新颖又凶猛,关键她还能发挥稳定。
况且年的李菊成绩相当突出,如果大赛里不遇见邓亚萍,她基本锁定冠军。
如果遇上邓亚萍,她基本预定亚军。
当然,除了李菊外,教练组也对王楠抱有不小的期待。
因为王楠走上97年乒乓球世界杯女单决赛。
在被攻击力超强的李菊逼到绝境后竟实现了绝地反扑,扳回比分。
拿到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单打世界冠军。
王楠03
伤病让李菊败退,王楠争得第一
年,李菊是当时国家队现役队员里,世界排名仅次于邓亚萍的第二名。
在个人赛场积分和排名上,王楠不如李菊。
但看王楠的成长势头,谁又能说她一定不能超过李菊呢?
反正王楠也是鼓足了劲要争那个第一。
王楠这样的情况下,谁能成为第二个“绝对第一的邓亚萍”,谁会走上乔红“被压一头”的路。
没人敢说一个“绝对”,一切都要看运动员的真本领和好成绩。
年,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13届亚运会即将开启。
作为那一年最重要的赛事,李菊与王楠都牟足了劲地做准备。
只是可惜了,李菊的身体实在不争气。
她打小就容易生病,要不然也不会与乒乓球结缘。
这场赛事开始前她就反复发烧,而且发烧也坚持训练。
不断自我消耗,最终导致了站上比赛台,她的状态明显不是最佳。
最后她取得的成绩是:女团冠军、女双搭档王楠夺冠、女单拿银。
王楠和李菊而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王楠就像出鞘的利剑,势不可挡。
一举夺得乒乓球项目的全四项冠军。
她凭借这场比赛压了李菊一头,浑身气势更盛了,回国后也隐隐摸到了领军的边。
而李菊因为赛前生病的拖累落后王楠一步。
最后得了个一步落,步步落,令人遗憾又惋惜。
王楠还是年,女乒世界杯开启在即。
心态还没完全调整好的李菊脚趾上长了个肉瘤。
为了不让脚上的问题影响状态,她立马接受切除治疗。
哪知脚上的伤口还没恢复好。
她的大脚趾指因为长期过量运动的挤压变形,再加上严重的甲沟炎,导致疼痛难忍。
想要永绝后患,李菊拔了自己一只脚的大拇指甲。
还没等恢复好就跟着主力队伍快速参加集训。
她的双脚在台前奔跑腾挪,没了指甲的脚趾在运动鞋里摩擦着。
那种钻进心窝子且持久的痛,让自认为非常坚强的李菊哭到失声。
痛得恨不得下一秒死去,但还是在一遍遍想死中坚持了下去。
比赛如约开启,这场赛事,李菊的发挥再一次不尽如人意。
在女单决赛场上,她被进入国家队一年的“黑马师妹”张怡宁打了个惨败。
之后王楠击败张怡宁,用这次女乒世界杯上的卫冕,成功在与李菊的队内竞争中占据优势。
王楠国乒女队“一姐”的地位,就此确立。
王楠与奖杯合影年初,王楠的世界排名登顶世界第一。
那是李菊职业生涯里“不堪回首”,也“忆起就痛”的时期。
身体上的痛苦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争“第一”的信心被打散了。
她知道,她走上前辈乔红的“路”了。
李菊曾为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时间来到年,悉尼奥运会开启。
李菊的每一个毛孔都在渴望着一块奥运单打金牌。
因为刚进入国家队时,她曾那么为邓亚萍奥运女乒单打赛场上的光芒万丈而着迷。
女单1/8决赛,李菊在大比分落后时力挽狂澜,淘汰了新加坡的李佳薇。
李佳薇1/4决赛。她又将日本的小山智丽淘汰。
半决赛中战胜我国第一位载入史册的奥运乒乓女子单打冠军陈静。
决赛,李菊会师王楠。
王楠和教练李隼04
两次退役,也打不破遗憾的结局
那场比赛里,王楠的气势和体力,都选超动不动就生病的李菊。
那场比赛里,李菊真的尽力了——苦战5局,前4局打成2-2平。
最后一场王楠赢得关键比分险胜李菊,拿到冠军。
王楠这是李菊职业生涯里的唯一一次奥运征途。
她收获了女单银牌,还有和王楠搭档,战胜杨影、孙晋,拿到的女双金牌。
一金一银,是李菊所有的奥运成绩。
而获得这次奥运女单金牌的王楠,成了中国女乒史上的第二位“大满贯”运动员。
她在国乒女队里,成了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年,随队拿到这年世乒赛女团冠军,也与王楠搭档得了女双冠军之后。
前有王楠不败之姿,后有小将张怡宁“魔王属性”已现雏形。
反复被大小病情影响的李菊选择退役。这一年,她才25岁。
王楠、李菊、张怡宁、王辉、孙晋曾为中国队夺冠本以为就这样告别乒坛,没想到年,国乒队的一份“召回令”。
让李菊看到再一次圆梦奥运的希望。
年,王楠、张怡宁带队出征釜山亚运会。
却打出了中国女乒往前数10年里的最差成绩——女团、女双丢冠,女单张怡宁夺金!
王楠搭档张怡宁外界舆论四起,球迷们失望的情绪给了女乒太大的压力。
教练组紧急商讨后,决定召回挂怕已有一年的李菊来增加女队实力。
机会来得突然,李菊非常珍惜,因为此时加入,她有冲击年奥运会的机会。
李菊和李佳在世乒赛恢复训练3个月就超过自己退役前的水平。
年出征世乒赛,之后再一系列公开赛中,只输一场外赛。
当时世界乒坛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李菊复出一年多,状态越打越好。
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有资格参加年的雅典奥运会。
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奥运名单公布的两天前,女乒队伍里进行了一次记名投票。
除了拿到资格的主力王楠和张怡宁。
教练组还给出了4名候选人——郭跃、李菊、牛剑锋、郭焱。
认真对待,每个人投出自己负责任的一票,李菊最终得票11,遥遥领先。
可最终国乒队并没有根据投票,将李菊的名字加入名单里。
教练组选择放弃李菊,让更年轻的小将牛剑锋,加入女单和女双赛事。
牛剑锋我国乒乓运动发展至今,不管是男队还是女队,在世界大赛的参赛人员选择上。
究竟让经验丰富的老将上场,还是启用年轻小将给新人机会,一直是赛事内外热议的话题。
虽说国家队,虽说领导者有他们的综合考量,运动员要服从指令。
但打出成绩却没能获得名额这件事,还是曾让李菊眼泪不绝。
遗憾终究成了永久的遗憾,那块奥运单打金牌,注定进不了李菊的口袋。
颓然离开国家队,年正式退役。
李菊的运动员生涯就此结束,她赛场外的生活,正式开启。
后来的后来,通过朋友的介绍,李菊认识一个踏实沉稳的男人刘生惠。
年,38岁的李菊与其牵手,组建美满家庭。
第二年迎来母亲身份,她陪着孩子一起欢笑成长。
年,43岁的李菊出任江苏南通大学体育科学院副院长。
在学校里组建乒乓球队,教学生在乒乓球运动中感受体育的魅力。
如今48岁的李菊一直平稳地、简单地生活着。
运动员生涯的过去,都成了回忆里的曾经……
写在最后:
许多人记得邓亚萍、王楠。
但记不起同样实力顶尖,打球硬朗地就像抽鞭子的“球侠”李菊。
体育竞技,只讲一个胜者为王。
同时代出现两个王者一般的选手,如邓亚萍和乔红,如王楠和李菊,如张怡宁和郭焱。
可在一场赛事里,永远只有一位是冠军。
这就是体育竞技的残酷之处,这就是运动员们的必须要面对。
乒乓历史从往至今,旧人远去,新王加冕,有人功成身退,有人抱憾离场。
而旧人、新王都创下过传奇故事,只等后人在时间长河里,慢慢品味……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