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趾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趾甲沟炎症状 >> 带您了解甲真菌病
/3月重点咨询药点总结/
“得了灰指甲,一个传染俩”,那么什么是灰指甲呢?
甲真菌病甲真菌病是皮肤科常见病,其患病率约占所有甲疾病的50%和所有皮肤感染的10%。由于甲板的特殊解剖结构特点、药物难以渗透、治疗疗程长、复发率高等因素,导致其治疗存在很大挑战。
一、定义甲真菌病是指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和非皮肤癣菌性霉菌(简称其他霉菌)侵犯甲板和(或)甲床所致病变。其中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为甲癣,俗称灰指甲。
二、发病因素甲真菌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免疫受损状态有关。
此外,甲外伤、罹患足癣、穿不透气的鞋等,均为其发病因素,其中趾甲多于指甲。
三、病原学与发病依据甲真菌病的病原菌包括皮肤癣菌、酵母菌和其他霉菌。其中皮肤癣菌是最主要的病原菌,尤以红色毛癣菌为甚。
a.皮肤癣菌,具有亲角质性,进入甲板、释放各种酶,包括蛋白水解酶和酯酶,分解角蛋白。
b.念珠菌,该菌在甲下定植比较普遍。其所致的甲真菌病在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和AIDS患者中较为明确。
四、疾病分型a.远侧端甲下型:最常见,且病程一般均较长。
b.近端甲下型:较少见,常伴发甲沟炎。
c.白色浅表型:常见于趾甲,此型仅由石膏样毛癣菌或霉样菌、镰刀菌及曲菌所致。
d.全甲毁坏型:临床不少见,常为以上各型最终发展的结果。
五、药物治疗(一)局部药物治疗
1.阿莫罗芬为吗啉类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成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键酶,使麦角固醇大量减少致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抗菌谱广,对皮肤癣菌最敏感,念珠菌属对其敏感性存在明显的种间差异,对其他霉菌的敏感性亦不一致。
2.环吡酮胺影响线粒体酶和细胞生长的多个代谢过程,使蛋白和核酸等大分子合成减少,破坏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抗菌谱广,可穿透指(趾),对皮肤癣菌、酵母菌、其他霉菌有较强的抑菌和杀菌作用。
3.艾氟康唑为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与目前常用治疗甲真菌病的抗真菌药物相比,具有更强的抗红色毛癣菌、趾(指)间毛癣菌和白念珠菌作用,并且抗菌谱更广,具有很好的抗曲霉、青霉等非皮肤癣菌霉菌活性。
4.卢立康唑为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对皮肤癣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二)系统治疗药物
备注:妊娠及哺乳期女性不推荐口服药物治疗,权衡利弊后可以选择5%阿莫芬搽剂等外用治疗。儿童甲生长速度较快,局部药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如5%阿莫罗芬搽剂,或1%联苯苄唑乳膏+40%尿素软膏的封包治疗),必要时在系统用药。结语总之,要想根除甲真菌病,治疗的依从性、药物的渗透性都非常重要。此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局部因素(如手足多汗,甲受压,外伤等)、接触史、以及饮食服药习惯等,均影响甲真菌病治疗。
参考文献
[1]姜伟伟,扈东营,方文捷,等.伊曲康唑在甲真菌病治疗中的应用[J],世界临床药物,,4(5):-.
[2]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中国甲真菌病诊疗指南(年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10(2):-.
[3]王若珺,李若瑜,王爱平.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甲真菌病进展[J],中国真菌学杂志,,13(2):-.
END文字:龙靓
编辑:谢希
图片:谢希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网络
清明时节雨纷纷细雨纷飞,愁绪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