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亲的甲沟炎,灸一次就好了大三寒假在家,老爸说左大拇趾内侧疼痛,他说可能和前两天指甲盖剪的太短有关。我一看,大脚趾内侧肿的老高,颜色发红,典型的红肿热痛,一派炎症表现。我用的是温和灸,其实就是手持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指甲盖3-5cm,不要太烫,大约灸了15分钟,刚一灸完老爸就说不怎么疼了。对准发炎的位置艾灸即可第二天,老爸美滋滋地说:“这学没白上,艾灸管用。你都不知道咱对门邻居家的儿子前段时间也得了甲沟炎,在县里做了手术,花了好几千,又受罪时间又长,哪像我这样。”坦白说,当时刚开始学艾灸,懂得并不多,只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所以这个病例给我日后用艾灸治病坚定了信心。2,艾灸一次,治疗胎位不正大五实习期间恰巧有一次,一位科室老师怀孕32周,B超提示胎位不正,呈臀位,医院也没有好的办法,我就推荐她回家可以艾灸至阴穴,一次15分钟,也是用温和灸的方法,同时配合膝胸卧位法。至阴穴:在人体的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后来又见到她,她很开心地对我说:“就灸了一次,胎位就正过来了,宝宝出生的时候,还专门给我QQ留言致谢。”她说,别看我是西医出身,这回对中医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啊。为什么艾灸至阴穴可以矫正胎位呢?因为至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是膀胱经与肾经经气交接之处。膀胱与肾相表里,胞脉系于肾,因此灸至阴可调冲任,振奋肾阳,促气化,顺胎气。3,艾灸治疗痛经、子宫肌瘤等妇科病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位室友每次来大姨妈都痛到晕厥,当时吃了很长时间的中药,病情好好坏坏。医院回来,正好赶上她最难受的时候,痛的在床上抱着被子蜷缩一团,嘴唇发白,脸上不断冒着虚汗。地机穴: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当时正好手边有艾条,我在地机穴上做了艾灸,大约灸了10分钟,室友便说没那么疼了,脸色也慢慢地缓过来。在切实感受到艾灸的效果后,每次月经来之前,室友都会在前一周自己主动做艾灸。之后再见面她说艾灸不仅治好了她的痛经,发现头发也比以前变黑了,以前洗一次头都能掉一大把,现在即使掉发也就三五根。其实她说的并不夸张,古人早就提过“艾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经脉通畅、气血调和了,很多疾病自然就好了,头发又黑又多、脸色红润有光泽也是情理之中了。4,艾灸治疗子宫肌瘤等妇科病除了痛经外,困扰女性最多的还有子宫肌瘤。谈起这个病,印象特别深刻。还是上大学的时候,同学中间都抢着看国医大师贺普仁的《一针一得》,里面记载了很多治病经验。其中有一条“灸痞根穴治疗子宫肌瘤”,恰逢隔壁宿舍同学的妈妈有这个病,我们都推荐她试试。痞根穴:在腰部,当十二胸椎棘突下或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3.5寸处。大概治疗了两个月,共灸了十余次,子宫肌瘤明显减小了。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艾灸活血化瘀的力量是多么强大!不过提醒大家,如果子宫肌瘤过大,艾灸可能就没有效果了,所以很多疾病还是早发现早治疗。5,艾灸治哮喘,疗效可靠几年前,我给78岁的大姨夫用艾灸调理过哮喘。他早年从事开山工作,常年风里来雨里去,伤了肺气,患上了哮喘,这一喘就是二十多年。稍微一变天,就喘憋的厉害,医院还有民间疗法也一直没有根治。当时放假串亲戚,正好遇到哮喘复发,我给姨夫号了脉,右寸脉大,双尺脉弱。我先在背后扎针,取定喘穴治标;肺俞、脾俞、肾俞行补法调整脏腑之气以治本。然后把带来的艾条切成一段段的,又切了几片生姜,在肚脐、气海、关元做了隔姜灸法,同时还灸了足三里。临走的时候叮嘱大姨按照我的方法给隔天艾灸,尽量在中午的时候灸,一定要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几个月后,终于收到了大姨夫的好消息,喘还是喘,但已经减轻多了。今年端午节我回家探亲,83岁的大姨夫亲口给我说:“艾灸有效果,是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6,艾灸风池穴治疗鼻塞、流涕等外感症状门诊上,经常有一些感冒患者咨询怎么艾灸,其实这个问题也分受凉引起的还是热伤风又或者是寒包火。对于受凉引起的感冒,往往表现为鼻塞、流涕、怕冷等,此时我往往会推荐其艾灸双侧风池穴。一般情况下灸个两三次就好了。风池穴简便取穴法:虎口拖住耳朵,大拇指放在耳后,拇指指肚的位置即是。风池穴在后头部,顾名思义,此穴能祛风,比之其他带有“风”字的穴位,更擅长祛外风。在此施灸,则可以祛风散寒、通利鼻窍。不过,需要注意操作时避免烧到头发。除了伤风感冒,一些患有过敏性鼻炎的朋友,也会表现出鼻塞、流涕、打喷嚏、双目发痒等问题,此类人群也可以选择艾灸风池穴,如果鼻塞的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加迎香穴。7,艾灸治疗泄泻/便秘,让肠胃更健康在门诊有一位老奶奶,说她有个孙子从小在美国长大,常年喝冰水。这两年回国了,虽然不喝冰水了,但也落下了老是拉稀的毛病。在详细问诊之后,我建议回去灸天枢、关元,每穴15分钟,先试试看,有什么问题及时反馈。
艾灸公开课
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l/11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