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趾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趾甲沟炎预防 >> 消渴病痹症的中医治疗
一、病案:
龙某,男,56岁,以“口渴多饮4年,加重伴双下肢麻痛3月”为主诉就诊,患者体型偏胖,平素有烟酒嗜好,年4月18日初诊,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4年余。患者初尚能及时用药,血糖控制尚可,空腹血糖在6—7mmmol/L左右,饮食控制欠佳。近年来由于工作繁忙,服药时断时续,3月前出现头身困重,乏力,脘腹痞闷,双下肢时感麻木、重着,偶有针刺样疼痛感,舌质暗红,苔厚腻,脉滑。就诊当天早晨测空腹血糖9mmol/L,查双下肢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肝肾功正常,糖化血红蛋白:7.8%,血压:/80mmmhg。
二、诊断:
中医诊断:消渴病痹症(气虚血瘀,痰浊阻络)
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
三、治疗:
中医治以补气活血,涤痰通络为主,方选补阳还五汤合指迷茯苓丸加减:同时配合口服我院院内制剂“降糖通络片”以通络止痛,每次5片,日3次;“糖尿康片”以益气降糖,每次3片,日3次;中药熏洗、空气压力治疗、中频离子导入治疗日一次;并嘱其戒烟酒,控制体重,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处方:
黄芪30g当归15g白术15g茯苓15g
半夏15g陈皮12g生薏仁30g桃仁10g
红花15g川牛膝30g赤芍25g川芎30g
水蛭6g炙甘草6g
10剂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月28日二诊,服药7剂,头身困重,脘腹痞闷感明显缓解,但双下肢仍有麻木、重着感,测空腹血糖7mmol/L,血压:/70mmmhg,中药守方加鸡血藤15g,每日l剂,水煎温服,连用半月;“糖尿康片”改为每次5片,日3次,停止外治疗法。
5月13日三诊。患者自测空腹血糖5.9mmol/L,自诉一切感觉正常,双下肢麻木,疼痛感基本缓解。
四、临症分析:
该病人患消渴日久,久病致虚、虚可致瘀,且胖人多痰湿,痰瘀互结,内阻肢体筋脉所致。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故在本病的治疗中多用黄芪补气以生津、行津、摄津,即所谓“治痰先治气”、“治湿兼理脾”;因经络痹阻,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当归行血中之气,血行痹开,可以止痛。同时,当归和黄芪配伍能补气生血,黄芪补气生血,使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裕生血之源,当归益血和营,以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半夏、陈皮、自术、生薏仁燥湿化痰通络为使药;因痰由湿生,湿自脾来,故佐以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脾旺,痰无由生;生薏仁又有祛湿除痹之效;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长于活血化瘀通络;牛膝引血下行,活血通经;水蛭属于虫类,长于祛风通络,善于走窜入经络;鸡血藤长于通经活络止痛,直达病所;炙甘草调和药性兼和中。
消渴病痹症的治疗应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确定病机的基础上通过四诊合参,明确证候,开出对应方药,根据疼痛的部位,加用适当的引经药,止痛类药往往选择藤类、虫类之品,因其切重病机,故效如桴鼓。同时,可灵活选用熏、洗、灸、针刺、推拿、离子导入、中频治疗、穴位贴敷等外治法,内外结合,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消渴病痹症是消渴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西医诊断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相当一部份病人在糖尿病早期即可发生。消渴病痹症的早期症状表现为手足麻木,疼痛范围较局限,未影响其生活及工作能力;中期症状加重,部份功能失代偿,明显出现上下肢麻木、疼痛,痛、温觉不敏感,有手套、袜套样感觉,手指可能灵活性差,肌肉无萎缩;晚期症状重且有的还会影响到肢体的功能,出现上下肢麻木、疼痛,肌肉萎缩,甚则肌体废用,丧失工作能力,严重时可伴下肢溃疡甚则截肢,严重地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预防调摄也很重要,平时我们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防护。
1.饮食:坚持做到总量控制、食品多样、多食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食物选择可以根据食物的性味选择,也可根据患者的证候不同选用。中医素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春秋有别,冬夏不同”的原则,食物和药物一样,亦具有寒热温凉之别,故应因人因时辨证施食。消渴病痹症多表现为气虚血瘀之证,故多选用健脾益气活血之品,如党参、黄芪、当归、山药、茯苓、薏苡仁、核桃仁、扁豆、山楂等补气养血活血,以清淡为佳;另外,尚可根据患者不同证候选择不同食物。
2.运动:每天进行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按摩足部;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鞋袜,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预防外伤。
3.心理:因消渴病痹症患者长期备受疼痛、麻木的困扰,90%患者均会出现急躁、易怒、忧郁、悲观、甚至厌世的情绪,所以需要更多地关心开导病人,使病人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解除不必要的恐惧、焦躁和消极悲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控制血糖,减少此病的发生及发展。可采用耳穴埋豆法、足底按压法、音乐抒情疗法改善心理症状。
4.日常足部护理
①足部检查:每天观察双足1-2次,注意足部皮肤颜色、温度改变;检查趾间、趾甲、足底皮肤有无水肿、鸡眼、红肿、甲沟炎、溃疡、坏死等;评估足部感觉减退、麻木、刺痛的程度;足背动脉搏动有无减弱、皮肤是否干燥等。可选用震动觉检查仪。
②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冬天注意保暖,避免使用热水袋保暖,谨防烫伤皮肤而引起感染;经常按摩足部;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起坐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可选用频谱仪。
③选择合适的鞋袜,足部受伤患者应选轻巧柔软、大小适中的鞋;袜子以弹性好,透气及散热性好的棉毛质地为佳。
④保持足部清洁,避免感染,勤换鞋袜,每日用中性皂水或温水泡脚,水温不超过37℃,时间20~30分钟,洗净后用清洁、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
⑤预防外伤:指导病人不要赤脚或穿拖鞋走路,以防扎伤;足部有疾患,应及时治疗。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供学习分享,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治白癜风去哪里治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