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趾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趾甲沟炎预防 >> 儿童常见指趾甲异常
儿童时期在临床上以获得性者多见,多由于各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所致,也可由药物或外源因素引起。
(-)甲板异常
1.甲板增厚
(1)银屑病和扁平苔藓甲:引起的厚甲较常见,一般累及所有指(趾)甲。银屑病甲多始于远端,增厚呈黄色,表面点凹常见,整个甲板可被累及。
扁平苔藓甲增厚,甲中央常出现皱褶嵴和粘连。另外,斑秃和甲外伤愈合后也可出现厚甲。
(2)甲癣:因甲板被癣菌感染所致,
(3)特发性糙甲:一般20个甲均受累,甲板增厚、粗糙,伴有明显的纵嵴。特发性糙甲原因不明。
(4)先天性厚甲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先天性厚甲症表现5岁前出现指(趾)甲高度增厚、发黄、横向弯曲。因甲皱襞反复炎症引起甲脱落。除厚甲外,常合并有其他皮肤表现,如掌跖角化、毛周角化、口腔黏膜白斑等。
2.甲板变薄或萎缩
(1)先天性无甲症:出生时部分或全部指(趾)甲缺乏或生长不完全。
(2)甲髌骨综合征:甲髌骨综合征岀生时即有甲缺乏或甲发育不良,甲板只有正常的1/3-1/2,不能长至游离缘。拇指甲最重,可完全缺如,其余从食指到小指依次减轻。髌骨发育不全,变小或缺乏,常发生反复脱位。肘关节伸展困难,旋前旋后均受限。部分患儿合并虹膜色素异常、白内障及肾小球病变。
⑶儿童20甲营养不良:病因不清楚,儿童20甲营养不良发生于1岁以上儿童,20甲同时受累,表现为甲板变薄、失去光泽、变脆、游离缘裂隙。但无甲下及甲周病变。多数患儿可在几年内自然缓解。
⑷甲中线萎缩(剔甲癖):为指甲中部纵行裂开或萎缩,甲中线形成条状沟槽,拇指常见。甲中线萎缩多与甲母质乳头状瘤或儿童人为习惯性的损伤有关。
⑸甲萎缩:可为先天性或获得性。先天性甲萎
缩见于外胚叶发育不良.、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先天性角化不良等。获得性甲萎缩可因甲母、甲床或甲周围组织的创伤或炎症反应所致。
3.甲板表面破坏
(1)甲点凹:为甲板表面点状凹陷,如针头大小,似顶针样。甲点凹(nailpits)多见于银屑病、斑秃等疾病,也可见于湿疹、真菌感染、慢性甲沟炎等(图2-6-39)。
(2)甲横沟:又称Beau线为甲板上的横行沟纹,跨过整个甲板的宽度。可连续出现多条而呈洗衣板样。因甲母功能暂时障碍所致,在全身或局部因素影响甲母活动数天后发生,见于急性传染病、药物反应、外伤等之后。
(3)甲分离:为甲板与甲床自发性脱离,由多种原因引起。多见儿童手足口病后1~2个月,与肠道病毒感染有关,部分也可为特发性。
(4)甲纵裂和纵嵴:为甲板纵向裂开或纵向条纹。与外伤、系统性疾病和一些皮肤病有关。
4.特殊形态甲
(1)反甲:儿童期反甲(匙状甲)常为特发性疾病,大足趾尤其常见。在33%的儿童中是一种生理性变异,基本会在10岁前因甲板变厚而改善。
(2)咬甲癖:指反复啃咬导致指甲变形或诱发甲沟炎。可见甲下出血、反甲、甲软化等表现,严重时出现甲沟炎等并发症。
5、炎症性甲病
(1)急性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的甲皱襞炎症,可因为咬甲小皮和吮吸手指等引起指周皮肤创伤和浸渍。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当炎症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甲母质,出现脱甲症或甲板营养不良。可以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
(二)甲颜色异常
1.白甲,因甲板角化不全或角化异常所致。白甲可发生于正常人,或由于甲缘损伤及全身性疾病,如伤寒、肾炎、情绪改变等而引起。多见于8~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
①儿童的点状白甲常由远端甲母质创伤所致。
②线状白甲表现为甲板上横行或纵行的线条状白斑,多因甲缘受损伤所致,也可为遗传或全身性疾病(心衰、淋巴瘤、贫血、疟疾等)引起。
③部分白甲表现为近端半部分为白色,远端半部分呈粉红色或棕色,两半中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见于慢性肾病和尿毒症患者。
④完全白甲整个甲板呈白色,多为遗传所致,也可继发于伤寒、麻风、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全白甲如合并指节垫和耳聋,则为白甲-耳聋综合征。
2.黑甲为部分或整个甲板呈棕色或黑色。
①儿童黑甲最常见为甲板上纵行的黑色条带,累及单个或多个指甲。因甲母痣或甲母黑素细胞活化所致,多为良性病变,临床观察。
②当出现黑色瘭、整个甲板分布棕色至黑色斑点、纵行条带宽度不一、从甲下近端甲床到周围皮肤均有棕色黑色色素,应除外甲下恶性黑素瘤或黑素痣恶变。
③儿童纵行黑甲可因药物刺激黑素合成所致,同时可致皮肤和黏膜色素沉着;部分药物也可致儿童甲弥漫性或纵行黑甲。药物性黑甲的发生与药物暴露时间有关,停药后色素消退。
④儿童咬指甲或咬甲癖可致纵行黑甲。
⑤如同时几个甲出现纵行黑甲时,应除外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皮肤癣菌和霉菌感染等疾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