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趾甲沟炎专科治疗医院 >> 趾甲沟炎护理 >> 回顾2017ASCO重要研究结果荟萃
Abstract:治疗相关晚期心脏毒性与年龄相关:来自儿童肿瘤幸存者研究(CCSS)的报告
背景:心血管疾病(CVD)是儿童肿瘤非肿瘤相关死亡中影响长期生存的最主要原因。我们调查了CCSS人口中确诊年龄与治疗相关晚期CVD风险的关系。
方法:-年确诊为儿童肿瘤的患者,评价确诊5年后发生CTCAE3-5级CVD的名生存者。评价CVD发生率,包括冠状动脉疾病(CAD)或心衰(HF)。采用分段指数模型调整目前年龄、种族及吸烟情况分析确诊年龄对治疗后果的影响。
结果:平均年龄28.4岁(范围5.6–58.3),随访时间20.2年(5-39.3),CAD事件例,HF例。确诊后30年CVD、CAD及HF累积风险为4.8%(95%CI:4.3-5.3),2.4%(95%CI:2.2-2.9),及2.5%(95%CI:2.2-2.9)。心脏放疗(CRT)≥10Gy与CVD风险增加相关(10-20Gy:RR3.6,95%CI2.1–6.2,p0.01;20-30Gy:RR4.4,95%CI2.7–7.2,p0.01;≥30Gy:RR7.5,95%CI4.9–11.5,p0.01)。对于接受低剂量CRT的患者来说,年龄越小CVD发病率越高(0–4years:RR=2.2,95%CI=1.0–4.6,p=0.04;4-≤13years:RR=2.1,95%CI=1.1–4.1,p=0.03)。对于暴露于蒽环类药物≥mg/m2的幸存者来说,确诊年龄在0-4岁的发生CVD(RR=4.9,95%CI1.5–16.3,p=0.01)及HF(RR=3.0,95%CI1.6–5.0,p0.01)的风险均增高。顺铂暴露剂量≥mg/m2CVD发生风险增高(RR=1.8,CI=1.2–2.6,p0.01),特别是HF风险明显增加(RR=2.3,95%CI=1.5-3.5,p0.01)。
结论:通过对儿童肿瘤患者的长期随访,发现CRT剂量的增加可以增加CVD风险并具有剂量相关性。低剂量CRT及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对于低龄儿童同样会增加CVD风险。顺铂显著增加CVD风险。这些发现有利于改进未来的治疗及监测方案。
Abstract:高风险基因型对暴露于性腺毒性治疗的儿童肿瘤幸存者(CCS)早熟绝经(PM)的影响:SJLIFE及CCSS联合报告
背景:CCS治疗导致PM风险增加,但基因型对PM是否具有影响尚未可知。
方法:采用Affymetrix6.0SNParray,治疗暴露(烷化剂药物累积、卵巢放疗剂量)和临床评估PM状态(绝经40岁),利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因型的影响。
结果:SJLIFE女性幸存者例有30例PM。在神经肽受体2(NPY2R)的上游调控区确定了13个SNPs,全部p值10-5,最小p值为3.3x10-7。编码基因的表达、染色体重塑数据显示这些SNPs改变了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潜在性干扰了排卵所必须的神经内分泌事件。暴露于卵巢RT的CCS中,纯合子风险型(13个SNPs中具有4个),半数幸存者临床确认为PM,而在正常人群只有1/7,显著增加了PM风险(OR25.8,p=5.4x10-5)。这一发现印证了CCSS例幸存者自我报告的结果(OR4.2,p=4.6x10-4)。可以在年龄、治疗方式中加入基因风险型以提高临床PM的预测(ROC曲线下面积0.84vs.0.93,p=0.)。
结论:基因风险型与儿童肿瘤幸存者PM风险相关,具有临床应用的潜力。
Abstract:分子改变预测儿童低级别胶质瘤的生存及化疗反应
背景:RAS/MAPK通路的突变已被证实是儿童低级别胶质瘤(pLGG)的主要驱动因素。这些改变对于临床结局及治疗反应的影响尚未可知。
方法:-年确诊为pLGG的患者。记录所有患者治疗细节及长期结果数据。采用NanoString和QX?DropletDigital?PCR检测所有已知的pLGG相关的分子改变。评价分子数据与临床结局及化疗反应的相关性。
结果:队列中例患者,非1型神经纤维瘤(NF1)57%BRAF改变、43%为野生型(WT)。BRAFWT中共确认了H3.3K27M,FGFR1-TACC1,MYBL1及其他改变。根据分子改变将pLGG分为不同风险组。10年无进展生存(PFS)NF.3%,KIAA-BRAF69.5%,BRAF-WT53.5%,BRAF-VE30.3%,H3.3K27M突变为0%(p0.)。类似的10年总生存(OS)KIAA-BRAF及NF1显著优于BRAF-VE及BRAF-WT(p=0.)。有趣的是FGFR1-TACC1及MYBL1的患者无论疾病是否进展全部存活。通过肿瘤大小评价治疗6个月时的化疗反应也与pLGG分子改变有关。一线化疗客观反应率KIAA-BRAF46%、NF%。相反BRAF-VE只有15%、BRAF-WT18%,41%肿瘤增长。化疗后5年PFS与KIAA-BRAF(50%)及NF1(76.7%)相比,BRAF-VE(25%)及BRAF-WT(31.9%)也明显减低(p=0.)。这也导致BRAFVE及BRAF-WT患者OS减低(p=0.)。
结论:我们的研究为分子改变决定pLGG结局提供了证据。KIAA-BRAF具有更好的预后,可以选择毒性较小的治疗方案已减少后期不良影响。相反BRAF-VE及BRAF-WT缺乏治疗反应,预后较差。
Abstract:Selumetinib治疗儿童复发或难治性低级别胶质瘤(LGG)的II期前瞻性研究:PBTC研究
背景:随着对儿童LGG中Ras-MAP激酶信号通路的了解越来越深入,高选择性抑制剂提高了针对该通路靶向治疗的水平。
方法:PBTC是多中心II期研究(NCT),评价selumetinib(AZD,ARRY-)-MEKI/II抑制剂在儿童复发/难治性LGG的效果。Selumetinib25mg/m2POBID用药时间2年,患者共分6层,本次介绍其中3层,另外3层患者仍在治疗中。
结果:I层为非NF-1及非视路复发/难治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BRAF变异(BRAFVE突变或BRAF-KIAA融合)患者。8/25(32%)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2年PFS66+/-11%。BRAFVe突变PR为29%(2/7),BRAFKIAA-融合PR为33%(6/18)。3层患者包括NF-1-相关LGG。肿瘤组织不足以评价BRAF。40%(10/25)达到PR,2年PFS96+/-4%。1例治疗中进展。4层包括非NF-1视路/下丘脑LGG,肿瘤组织不足以评价BRAF。12.5%(2/16)达到PR,2年PFS65+/-13%。3、4层患者治疗反应者BRAF变异情况不明。所有的治疗反应都得到了中央委员会确认,7名患者仍在接受治疗。最常见的1/2级毒性反应为CPK升高、腹泻、低蛋白血症、AST升高和皮疹。罕见的3/4级毒性包括CPK升高、皮疹、粒细胞减少、呕吐和甲沟炎。
结论:Selumetinib治疗儿童复发性/难治性IGG有效,包括那些与NF-1相关的IGG和PA携带BRAFVE突变或BRAF-KIAA融合的患者。需要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确认,特别是该药物疗效与特殊分子变异的关系。临床研究信息:NCT。
Abstract:ACNS:4岁以下儿童非转移性髓母细胞瘤治疗的II期研究
背景:年幼儿童结节增生型和广泛结节形成型髓母细胞瘤(ND/MBEN)预后相对较好。然而,治疗相关的神经毒性仍然是值得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jc/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