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上面“艾灸方法”……

学习各种艾灸方法、艾灸知识,掌握艾灸方法治百病

月经不调,也称月经失调,是一种常见妇科病,表现为月经周期出血量异常,或者月经前、经期时腹痛。从中医的角度讲,月经不调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有关,与妇女的“气少血多”的生理特点也有联系。艾灸运用经络原理,从以下穴位中取3~4穴,进行温和灸,可以调经止痛,疏经活络。

治疗月经不调的穴位:三阴交穴、血海穴、肾俞穴、涌泉穴、气海穴、归来穴、太溪穴、肝俞穴、脾俞穴

一般艾灸

01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的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直上3寸(4横指宽)、胫骨内侧缘后方,左右腿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调理气血。

0

血海穴

血海穴的位置:血海穴位于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边缘往端上寸(3横指宽)、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左右腿各有一穴。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0分钟。功效:养血润燥。

03

肾俞穴

肾俞穴的位置:肾俞穴位于第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俯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距皮肤1.5~3厘米,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分钟。功效:调和气血。

辨证加灸

症状:月经提前。

04

涌泉穴

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取坐姿,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05

气海穴

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横指宽)处。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仰卧位,施灸者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症状:月经延迟。

06

归来穴、太溪穴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太溪穴的位置:太溪穴位于内脚踝骨头突出部位的正后方的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温和灸。分别取仰卧位与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施灸。施灸时间:经期或经后施灸,每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功效:调和气血,滋阴补肾。

症状经无定期。

07

肝俞穴

肝俞穴的位置:肝俞穴位于背部,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功效:促进血液循环。

08

脾俞穴

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被施灸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被施灸者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施灸时间:每日或隔日灸1次,每次灸15~30分钟。功效:利湿升清,濡养气血。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或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操作。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梦征程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by/964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