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一个多月,我帮爸爸治好了甲沟炎

甲沟,是指甲周围的皮肤凹陷处。甲沟炎,是由于指(趾)甲两侧的软组织损伤后,细菌等致病微生物侵入,导致甲沟局部发炎,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甚至化脓,进而影响手指或脚趾活动,并伴有明显疼痛,导致行走困难或手指功能受限。

我早知道手指的甲沟比较脆弱,小时候在北方,一到冬天揪手的倒刺的时候我时常会把甲沟搞发炎甚至化脓。至于脚趾的甲沟,之前我只是偶尔感觉大脚指外侧会被鞋挤的难受,然后我就把脚指甲剪得尽量短,要是没有爸爸这次的经历,日后我极可能也要得甲沟炎的。央视前阵子有过一期讲甲沟炎的节目,网上相关信息也不少,但我还是想整理出我的心得,希望能让我身边少一些人在“甲沟”里翻船。

甲沟炎除了部分患者是灰指甲(指甲的真菌感染)并发的甲沟感染外,嵌甲是导致甲沟炎最常见的原因。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我刚搜到上图的时候还以为这是夸张的示意图,但当我搜到下图时候才明白这嵌甲的形态果真是五花八门啊。指(趾甲)原本为了保护指(趾头)而生,没想到有时候事与愿违反而让被保护对象遭这么大的罪!

嵌甲发生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几种:

1.青少年生长发育原因,趾甲过度卷曲造成甲沟过深。

2.在踢球等运动中受伤,甲床受损趾甲变形。

3.鞋子太小使脚趾长期受挤压,造成趾甲两侧隆起,人为造成趾甲嵌入甲沟。

4.习惯性将指/趾甲两侧边缘过度修剪,造成甲沟皮肤破损又没有及时治疗,导致局部组织增厚,阻碍趾甲向外生长。

那么预防嵌甲,无外乎就是避免穿小鞋和把趾甲留长点覆盖住趾头。

可如果已经嵌甲了,那肿么办?

轻度嵌甲

如果你像我一样,发现自己由于经常把趾甲剪的太短导致已经有微微嵌甲,别担心,试试这个塞棉花的法子,让趾甲长出来超过趾头便好。别心疼被趾甲戳烂的袜子。

重度嵌甲

如果不幸已经发展到重度嵌甲,甲沟已经有肉芽增生且发炎化脓严重,医院的皮肤科治疗。我搜到过修脚店处理重度嵌甲的视频,相当恐怖,修过之后感觉最多是治标不治本吧,过段时间就会成为修脚店的回头客。专业医生可能需要切除患者的部分趾甲或者拔除整个趾甲。拔甲听起来更吓人,所以我希望看到此贴的大家都能预防嵌甲或把嵌甲消灭在早期萌芽中。

中度嵌甲

如果像我爸一样是轻中度/中度嵌甲的话,那么请一定参考一下下面我介绍的“神器”。

爸爸的大脚趾甲很多年前被砸过所以中间空了一部分,于是他一直习惯把那个趾甲剪得超级短。8月份爸爸说脚趾疼只能穿拖鞋走路,那时我看到他的大脚趾外侧已经红肿发炎了。

第一步消炎。局部清洗+涂抹抗生素软膏。具体用哪种可以咨询下医生或者药店的医师。

这图片是爸爸的甲沟消肿之后拍的,能看到趾甲的左侧有往中间弯曲内扣的趋势,就是藏在肉里的趾甲边角刺激甲沟导致发炎的。

第二步矫正趾甲。

因为被剪得太短,爸爸的趾甲暂时塞不进去棉花。一开始我买了这个矫正器,但是戴上去有些费劲,而且戴着走路着实是不方便。

后来幸运的我在万能的某宝上发现了这个正甲贴!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向内弯曲的趾甲往外拉。

一开始我也不是百分百相信这能管用,但看到好多人认真的评论他们的甲沟炎治愈了,我就买来给爸爸试试看。大家搜“正甲贴”自行选购就好,我习惯不买最贵的也不买最便宜的,买中等价格里面销量高的(几十块钱)。

正甲贴的胶水闻着就跟似的,贴的时候需要耐心点,有时两侧粘不牢需要再补一点胶水。贴一次可以维持1~2个星期,正甲贴会自行脱落(也可以用卸胶水卸掉)。

这是每隔一周我给爸爸拍的照片,从第二周开始就明显感到脚指甲在变宽,趾甲慢慢地从肉里长到肉的外面了。到第四周的时候爸爸就可以塞棉花到指甲和肉之间了。

后来我爸尝试自己贴,看他贴得多歪啊,所以最好还是让别人帮自己贴吧。

到了第五周,原来嵌在肉里的趾甲边缘已经完全长到肉外面,再也不扎肉了。我让爸爸不要继续贴了,否则趾甲快被拉平了。

整个疗程总共只用了5个星期,爸爸的趾甲矫正过来了,现在我们家人再也不敢把趾甲剪太短了。

不论传统医学还是现代医学,越是多了解了一点儿皮毛,我就越发增加对人体这个复杂无比的系统的敬畏之心。DNA、骨骼、神经、血管姑且不论,五脏六腑,就连眼耳鼻喉在内没有一个器官是简单的。哪怕是一片小小的指(趾)甲,处理不当都会给我们带来麻烦。

我们对身体,且用且珍惜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z/113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