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EGFR20突变约占5%左右。目前,这类患者还没有批准的靶向疗法,当前的治疗方案疗效有限。而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让这一难题的解决看到了希望。

1、EGFR20突变,靶向治疗时代未能解决的临床需求

谈及EGFR突变NSCLC患者的治疗方案,首先想到的就是靶向治疗,EGFR-TKI治疗已经深入人心。但这主要针对的目标人群是19外显子缺失突变(19del)和21外显子突变(21LR)。

EGFR20突变是相对少见的突变类型,在NSCLC中约占5%左右。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这一特定突变类型的患者仍然很多。令临床医生非常头疼,因为这一突变的出现,由于其特殊的空间结构,使其不易与EGFR-TKI结合,导致EGFR-TKI原发性耐药,这是现有EGFR-TKI对20突变疗效不佳的重要原因。

目前,临床上对EGFR20插入突变的治疗,一般为化疗,或免疫结合化疗的策略,但由于不够精准,疗效并不理想。因此,针对EGFR20插入突变治疗的临床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

2、创新靶向药亮相,正视图攻克EGFR20插入突变临床难题

在刚刚举行的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我们期待已久的创新靶向药映入眼帘,小编带大家一起看一下最新的研究成果。

Mobocertinib(TAK-)

年10月15日,武田中国研发的这款Mobocertinib创新药,已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身化疗的EGFR20插入突变的晚期NSCLC。

这款药物为何如此优秀呢?在其I/II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评估晚期NSCLC接受至少一种治疗失败的EGFR20插入突变晚期NSCLC,接受Mobocertinib(mg,每日1次)的疗效。

总体人群中,独立委员会(IRC)评估的客观缓解率(ORR)达20%以上,疾病控制率约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7.3月;达到疾病缓解的患者,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尚未达到(图1)。对治疗过程中的最佳疗效,我们从“瀑布图”来看,多数达到了客观缓解和疾病稳定,说明多数病例对Mobocertinib有反应(图2)。

这表明,对EGFR20插入突变这一难治性疾病,接受前期一种及以上治疗失败后再接受Mobocertinib治疗,有8成患者仍可达到疾病稳定,2成可达缓解状态且缓解持续时间长(8成患者DoR超过半年)。

图1患者接受Mobocertinib的疗效数据

图2肿瘤最佳缓解的瀑布图

预设的亚组分析表明,对不同种族、先前是否接受免疫治疗、先前是否接受EGFR-TKI及基线是否存在脑转移来讲,接受Mobocertinib均有效,提示其获益人群广泛(图3)。

图3客观缓解率的亚组分析数据

腹泻、皮疹、恶心是接受Mobocertinib治疗最常见的副反应,但多数可控;PPP队列和EXCLAIM队列安全性表型也较为一致。以上结果告诉我们,Mobocertinib在经治EGFR20插入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有临床意义的ORR和PFS获益,且安全性良好。

Amivantamab(JNJ-)

Amivantamab同样是一款针对EGFR20插入突变的创新靶向药,该药已于年3月获得美国药监局(FDA)突破性指定,当年10月,在我国进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的批准程序;12月,这款药物已向FDA提交申请,预计将很快得到批复。

本届WCLC上,研究者公布了CHRYSALIS研究EGFR20插入突变队列的最新结果,该研究纳入铂类进展后的患者。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l/1247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