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孩子有咬指甲、吃手指、抠鼻子的“小毛病”,任凭家长怎样纠正就是改不了。

其实,这些行为往往代表了孩子当时的情绪。

我们先从孩子不同的行为来了解一下,这些“小毛病”背后的原因吧~

为什么孩子那么爱咬指甲?

1.婴幼儿咬指甲婴幼儿时期的孩子爱咬指甲,其实不必太将其放在心上。1岁以内的宝宝,虽然还没牙齿,不会咬指甲,但他爱吮吸手指呀!这时候,他处于手指动作和口腔的敏感期,吮吸手指不仅是汲取安全感的表现,也是智力发展的证明。1岁后,大多数宝宝咬手指的现象就消失了,但仍有部分宝宝继续咬,这时有可能是不良习惯导致的。3-4岁时,如果孩子依旧经常咬手指,则被认定为是“倒退”现象,他们咬手指就像是小婴儿吸手指一样,迫切地想要获得安全感。4岁后,如果孩子还常常咬手指,这就很可能是安全感严重不足,出现了一定的焦虑。2.大孩子咬指甲孩子上了托儿班、幼儿园后,咬指甲的行为,就更像是为了能够直面自己的压力,并进行自我发泄的状态。绝大多数是因为焦虑、压力大、考试、师长训斥,甚至体罚,心里不舒服时咬指甲。咬指甲这个简单的、重复的动作,能快速安抚、镇定他们焦虑的内心,这也是孩子调整自己内心状态、发泄不愉快的一种方式。

咬指甲到底有什么危害?

咬指甲可不仅仅是把细菌“吃进去”这么简单!你看那些爱啃指甲的孩子,是不是个个都手指残破不堪?1.损伤指甲严重则引起甲沟炎常常咬指甲,会让指甲变丑,甲床凹凸不平,甚至越变越短,只有一小截。不仅如此,小孩的手比成年人更容易长倒刺,再加上经常咬指甲,则会让倒刺更加难以愈合。尤其是一旦撕扯倒刺,皮肤深层受到损伤,很容易引起出血和感染。另外,长期咬指甲,还容易造成甲沟炎。得过甲沟炎的人都知道,发红肿胀,痛不欲生,严重的要把整片指甲拔掉。2.影响孩子的颜值千万不要认为,咬指甲的行为,只影响了指甲的美观!长期咬指甲,会导致孩子的牙齿发育变形,进而口腔结构发生改变,直接影响了面部骨骼的整体轮廓!下颌前突、牙齿不齐、牙龈肿大等,都有可能是咬指甲引起的!3.容易导致口腔和肠道细菌感染有数据显示:1克指甲垢里细菌和霉菌大约40亿个,还有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孩子年纪小,又喜欢东摸摸西摸摸,手上和指甲缝里常年都沾满了细菌和灰尘。此时再将指甲塞进嘴里咬,自然就容易病从口入。轻者造成腹泻、重者则有可能引起消化道感染。4.因指甲不美观而自卑常常咬指甲的孩子,指甲通常都不好看,而我们日常待人接物,是一定要用到双手。对于小女孩来说,双手就是她们的第二张脸蛋,手指甲被咬的坑坑洼洼,让女孩变自卑;对于小男孩来说,丑陋的指甲,还可能遭到其他小朋友的嫌弃,不愿与之牵手玩耍。5.心理越来越矛盾有许多孩子其实内心是很矛盾的。他们一方面常常陶醉于咬指甲的快乐之中,另一方面却是咬完后自责后悔。再加之年幼时期,家长常常呵斥孩子不许咬指甲,越害怕越紧张就越想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了内心精神的矛盾,越来越敏感多疑,甚至患上“不咬指甲就不舒坦”的强迫症。

家长该怎么对待孩子这种行为呢?

01

适当进行正面引导

家长可以用温和的方式说明这些不良习惯可能带来的后果,如通过显微镜或者绘本,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手上有很多“细菌怪”。

告诉孩子手指甲上有很多细菌,吃进嘴里容易生病。

只要家长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是可以纠正的。

02

寻找替代物,转变不良行为

及时转移注意力比反复唠叨更有用,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可以给一个孩子平时喜欢的玩具。

针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家长可以让孩子去做一件其他的事情,替代吃手、啃指甲的行为活动。

比如“宝贝,帮妈妈把XX拿过来”,或者和孩子做一些需要用双手进行的游戏,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03

定期修剪指甲

家长要定期修剪孩子的指甲,因为当指甲折断时,会导致指甲粗糙和倒刺,加重孩子咬指甲的冲动。

04

营造轻松的家庭氛围

如果孩子是因为情绪压力而吃手指、啃指甲,最根本的方法还是要改善家庭环境,营造轻松的氛围。

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人无完人,孩子身上的某些小毛病是特定年龄段才出现的。

家长要放松心态,不要过于严苛地指责。

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找到了更合理的情绪排解方法,像啃指甲、吃手指的毛病就会逐渐消失!

当你的孩子出现了咬指甲的行为,你要做的一定是搞清原因,并“对症下药”。更多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zl/122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