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型白癜风的偏方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40612/4404188.html

作者:张立毅,曹玉红,张光运,曹开方。

北京大学医学部

摘自《临床儿科杂志》年第9期

病史

患儿,男,5岁9个月,以智力运动发育落后就诊。

患儿为G1P1,出生体质量g,无窒息史;生后11个月会独坐,2岁独立行走并开始说话,至今仅会简单句;自幼入睡困难,易惊醒,动作多,有撞头、抓伤皮肤、拔指甲等行为,无抽搐史。

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患儿父母表现无异常。

入院查体

体质量18kg,身高cm,头围48cm,神志清,反应迟钝;面容特殊(图1):前额突出、面部平、眼距宽、低鼻梁、嘴角向下、上唇轻度外翻、牙釉质发育不良,手指短,手短而宽;心、肺、腹、脊柱及四肢无异常。

辅助检查

甲状腺功能、有机酸及酰基肉碱谱均无异常。

胸片、心脏超声、脑电图未见异常。

头部磁共振成像:脑室扩大,透明隔间腔增宽。

“0~6岁智能发育筛查量表”测试:DQ80分,相当于29月龄;MI39分,相当于25月龄。

基因检测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经医学伦理审核及患儿家长的知情同意,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常规染色体核型检测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microarryanalysis,CMA)。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按照标准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的操作步骤。CMA所用芯片为美国Affymetrix公司提供的全基因组CytoScanK芯片;实验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所得数据应用Affymetrixchromosomeanalysissuitesoftware进行分析,参照DGV、DECIPHER、OMIM、UCSC等数据库及相关文献进行基因拷贝数变异判读。结果显示:患儿染色体未见异常,46,XY;患儿17p11.2(17,,-20,,)区域存在缺失,缺失长度为3.07Mb(图2)。

患儿分子核型为46,XY.Arr17p11.2(17,,-20,,)×1。父母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均正常。

最终诊断

Smith-Magenis综合征(SMS)

讨论

SMS病变涉及全身多器官系统。患者通常有典型的头面部特征:小头畸形、毛发浓密、前额宽阔、不对称面容、唇外翻、中面部发育不全、下颌前突;牙齿异常,如咬合不良、牙齿畸形和牙齿发育不良。特征性的面部特征可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大多数患者合并骨骼畸形:身材矮小、脊柱侧凸、四肢短、短指(趾)、并指、多指畸形等。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精神运动发育迟滞,语言发育落后更明显。大多数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障碍,认知障碍常在3岁后观察到。胎儿期胎动减少,婴儿期有喂养困难、生长缓慢、肌张力低、反射减退、活动少、睡眠多、行走不稳。10%~30%的SMS患者有癫痫发作或无症状脑电图异常。头部影像学可有脑室或枕大池扩大,室管膜下灰质异位,胼胝体、脑干以及小脑发育不良,额叶钙化和“臼齿征”,罕见合并烟雾病。

SMS患者可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的倒置,白天过度睡眠,需要唤醒喂养,夜间入睡困难、睡眠周期短,易惊醒、打鼾、遗尿等。睡眠问题可能是由褪黑激素周期紊乱、面部解剖和肥胖等因素所造成。70%~97%患儿有行为异常,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适应不良行为,如脾气暴躁、寻求注意、不服从、进攻性行为、毁坏物品、如厕困难等。大部分患儿有自我伤害行为,如打自己、咬自己、撞头、刺皮肤,将异物插入体窍,拔指(趾)甲等。SMS患者对疼痛不敏感,这可能与自我伤害行为有关。刻板行为,如舔手指、翻页、痉挛性上身挤压或自我拥抱动作等较为常见。

多数患儿合并饮食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对食物的偏爱,饱腹感受损和消极的行为反应以及发育早期体质量增加、肥胖。饮食行为问题在5~11岁的SMS儿童中即可发现,12~18岁儿童和成年人中更严重。SMS患者多合并眼部病变,如屈光不正、小角膜、虹膜及视神经发育不全、眼睑下垂、白内障、小眼球、视网膜脱落、黄斑变性等。患者可出现腭咽闭合不全、口部感觉运动障碍;80%的SMS患者有听力损害,包括感觉神经性或传导性听力丧失以及听觉过敏。听力下降可为波动性和渐进性。SMS患者尚可合并慢性中耳炎、鼻窦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耳位低等。

37%的SMS患者有心脏病变,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二尖瓣狭窄或反流,二尖瓣脱垂,主动脉、肺动脉瓣狭窄,法洛四联征,肺静脉异位引流等。SMS患者头发密集发亮,睫毛及眉毛粗长,皮肤常见抓痕、皮肤过度角化、指甲病变、甲沟炎、毛囊炎,老年患者常有皮肤纤维瘤。皮肤症状可能与自我伤害行为有关。SMS患者合并肾脏肿瘤罕见报道,可能与位于缺失区域的FLCN基因的单倍体不足有关,FLCN是已知的肿瘤抑制基因。

本例患儿临床表现为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睡眠障碍以及特殊面容及骨骼畸形;有典型的行为异常,动作多、撞头、拔甲等;目前尚无心脏、脊柱、眼耳鼻喉等疾病,符合SMS的临床特征。

研究证实,90%的SMS患者是由染色体17p11.2缺失所致,其缺失片段包括多种基因,不仅包括智力障碍基因视黄酸诱导1基因(RetinoicAcidInduced1,RAI1),而且还包括与免疫缺陷以及恶性肿瘤相关的其他基因。17pl1.2缺失又分为典型缺失、小范围缺失、大范围缺失等。70%~80%的缺失为典型缺失,缺失区间大小为3.7Mb左右;目前已证实的最小缺失片段约kb。10%的SMS患者是由RAI1基因突变所致。迄今为止,至少有30多种RAI1突变与SMS相关,且均集中在外显子3。RAI1突变大多数是移码突变,很少是错义突变。RAI1是在许多组织中表达并且在物种间高度保守的剂量敏感性基因。

已经证明,RAI1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其功能涉及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调控,骨骼和骨骼发育,脂质和葡萄糖代谢,胚胎神经发育和神经元分化,行为功能和昼夜节律活动。RAI1通过维甲酸代谢影响记忆、行为和运动功能。人类RAI1作为一种神经元高表达蛋白质,其分布与其在认知和运动技能的作用相一致。RAI1作为昼夜节律调节器正调节生物钟基因CLOCK转录。RAI1单倍体剂量不足可导致调节生物钟的褪黑激素分泌紊乱,出现睡眠-觉醒周期紊乱,如入睡困难,快速眼球运动阶段睡眠异常、白天嗜睡等。RAI1基因病变可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阿黑皮素原,导致肥胖、食欲过盛和脂肪分布异常。RAI1还可影响神经嵴迁移和软骨的发育,可能与SMS患者颅面异常有关。本例患儿17号染色体17p11.2区域有约3.07Mb的缺失,与SMS染色体缺失区域一致。

SMS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仍以对症治疗为主。发育落后的患儿应进行语言和肢体康复训练。对于注意力缺陷、行为异常或睡眠障碍者,可使用精神药物进行治疗。如早晨使用β受体阻滞剂,傍晚使用褪黑激素可以缓解昼夜节律问题。SM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采用无创通气,可使一些行为问题得到改善。SMS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合并癫痫,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定期进行脊柱、眼、耳、鼻及鼻窦等相关检查,进行神经发育评估,并给予相应治疗。

综上,对于有智力运动发育迟缓、特殊面容、睡眠障碍、行为异常以及骨骼畸形等临床表现的患儿应考虑到SMS的可能,尽早进行遗传咨询、染色体及基因检测,以明确诊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wh/1005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