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www.cgia.cn/news/chuangyi/1647706.html

孩子咬指甲的行为,常常给家长带来困扰。多数孩子在幼儿园时期就开始展现这种习惯,家长们尽管竭尽全力,但很难将其纠正。

长期咬指甲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指甲变形、创伤出血、甲沟炎、皮肤老茧以及牙齿咬合不正等一系列问题。

更有甚者,有些孩子不限于咬手指甲,甚至延伸至脚趾甲。这一习惯有时会持续至中学年龄。

从统计数据来看,孩子们通常在5岁左右开始咬指甲,这一行为在青少年人群中的发生率大约为20%到0%,且女性略多于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一行为通常会有所减少,平均在14岁左右停止。

国际学界将咬指甲的习惯称为咬甲癖,将其归类于强迫相关障碍或冲动控制障碍的范畴。这一行为与撕皮、拔毛癖、咬唇、咬颊粘膜等行为有着相似之处。

研究发现,在咬指甲的青少年中,患有“多动症”的比例大约为40%,而焦虑症、强迫症、抽动症的发病率也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这些孩子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烦躁的情绪,但无法用更有效的方式进行情绪排解,因而选择通过咬指甲这一儿童口唇期的行为来自我抚慰。

这种习惯一旦形成,即使在没有焦虑的情况下,孩子们也可能继续咬指甲。

针对儿童咬指甲这一普遍现象,医院精神科的资深主治医师顾艺博士,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为孩子们总结出了十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以下是十种策略:

1、心理健康评估

家长首先应带孩子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评估,以确定是否存在注意力缺陷、情绪障碍等问题。

2、营养补充

进行微量元素检查,针对性地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如铁、镁、锌等,这些对神经和身体发育有益。

、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有咬指甲的倾向时,家长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进行其他活动。

4、物理性干预

对于年幼的孩子,可以尝试使用苦味指甲油,或者让他们戴上手套,以物理方式阻止咬指甲。

5、手部活动

允许孩子在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时候,如做作业时,用另一只手使用一些小玩意,如橡皮、手串等,以减少咬指甲的机会。

6、培养自我关怀意识

通过经常修剪指甲、涂护手霜等方式,培养孩子爱惜自己手部的习惯。

7、激发爱美之心

对女孩子来说,可以通过指甲贴纸或装饰品来吸引她们的注意力,从而减少咬指甲的行为。

8、增加手指活动

教孩子进行手指操、手影游戏,或者学习一些需要使用手指的乐器,如吉他、古琴。

9、自我控制训练

引导孩子在有咬指甲冲动时,采取其他行为,如用一只手指抵住另一只手掌心,或者逐步减少咬指甲的范围。

10、理解和耐心

如果孩子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或者习惯难以改变,家长需要更多的理解和耐心,而不是频繁的责备。

在这十个策略中,我们不仅要看到问题的表象,更要深入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行为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心理和生理因素。

因此,家长的理解、耐心和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

今日话题:您家孩子有啃指甲的习惯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vhrw.com//mjccby/15338.html
------分隔线----------------------------